听了孙承宗的话,定国公缓缓的点了点头。
    .虽然很少参与朝廷争斗,可是定国公也是耳濡目染。
    孙承宗深的天启皇帝信重,这是朝廷上下谁也比不了的。
    自己这些人进入军机处,不过是天启皇帝为了稳定人心,真正能够做主的乃是孙承宗。
    或者说孙承宗的意思就是天启皇帝的意思,这一点定国公看的很明白。
    自从武勋逐渐没落,朝廷便一直是文官主政,军政大事也都赋予文官之手。
    武将也要受文官辖制,这些定国公自然是不愿意看到了,可是却又没有任何的办法。
    大明历代皇帝,无一不是与文臣争夺权力,这样才有了东厂和锦衣卫的专权。
    回顾整个时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些专政的太监,与其说是他们与文官做对,不如说是皇上需要他们与文官做对。
    政治斗争水深的很,哪里是一句对错能说的清楚。
    不过定国公在天启皇帝的身上看到了希望,虽然天启皇帝也重视锦衣卫和东厂,可是那是登基伊始。
    成立军机处,那就是用来对抗文臣的,均制改革,文武分治,这些都是圣明无比的举措。
    在定国公看来,想要改变武勋低下的地位,天启皇帝的做法相当不错。
    在看到了希望之后,定国公自然明白应该如何自处。
    对于孙承宗他是十分的尊重的,虽然是文臣出身,可是孙承宗对武事十分的精通。
    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是文官中少有的对武将没有歧视的。
    “大人,这是辽东刚刚送上来的折子,请大人过目。”
    定国公正在胡思乱想,军机处的一个书吏走了进来,恭敬地对两个人行了一礼。
    道。
    孙承宗微微一愣,这个时候有折子送进来,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大明这么大,每天的奏折数不胜数,什么时候都会有奏折。
    不过能够在这个时候送到自己面前的,无一不是紧急的折子。
    事情肯定也是无比重要。
    看了一眼一边的定国公,孙承宗缓缓的对书吏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拿过来!”
    “是,大人!”
    书吏恭敬的将奏折送到了孙承宗的面前,然后便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拿过奏折,孙承宗迫不及待的便看了起来,自从上次的大战之后,北疆一直之分的安定。
    无论是建奴还是蒙古鞑子,一时间全都老实了。
    不过孙承宗心里也十分的清楚。
    这不过是表象而已。
    建奴和蒙古鞑子不过是在休养生息,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搔扰大明。
    更何况辽东现在是兵强马壮,不去找他们的麻烦,那已经是万幸。
    大明现在正在军制改革,虽然有人向天启皇帝建议,趁这个机会,北征建奴。
    不过这样的提议全都被天启皇帝否决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
    天启皇帝现在一心想在国内推行改革。
    所有的精力全都集中在国内,一时间也是分身乏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