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韩几担心的事情没几日就成了现实。
那日,我和李海李诚刚到苏府,就听得苏轼在大声喝着什么。往前探去,看到苏通低着个头一声不吭,而苏轼早已经气得在院子里不停地踱步。
“我早就交待过你们,到凤翔来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伸出手去。你们怎么可以不听?”走了好几个圈后,苏轼终于累了,将王闰之端在手中很久的茶拿过来,一饮而尽,又指着苏通骂了起来,“那么几锭银子就能把你收买了?你还是不是我苏家的人啊。”
苏通低着头,不敢有任何言语,但从他那刚挺的身体来看,他是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做错。
“去,去把那银子退回去,我苏轼虽然俸禄不高,也足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苏通应着,退了出去,见到我,对着我尴尬地笑了笑:“宋公子,你可要劝劝我们少爷啊。”
怎么劝?劝他收入当地商贾的进贡,劝他在这已经积贫积弱的凤翔伸出一只手来,把凤翔百姓往火坑里再推一把。
我宁愿在凤翔的大街上卖我的家里鱼丸来支持我的男神的。
“宋兄,你来了。”苏轼也看到了我,对我举拳。
真不明白韩几的化妆术有什么高明的,怎么这苏轼就不怀疑我是女扮男装呢。
“苏兄今天不是说要去看那些衙前伇的选人吗?”正事要紧,对苏轼的那一点小小的失望还是待会再在心里梳理吧。
“对,正准备出发,宋大人已经求得朝廷的同意,没有什么紧急情况,就让那些真正了解渭黄两河的人去确定运送的时候,更低限度地减少损失。”
说起公事来,苏轼是神采奕奕,光芒四射。我就像一个超级粉丝一样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在脑海里在心窝里存放起来,咀嚼再咀嚼,回味再回味。
“宋兄认为这样的举措会不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苏轼见我有些发呆,故意将声音抬高,问我。
“自然,所谓近山识鸟音,近水识鱼性。要问山中事,须问那打柴人,这要问黄河情,自然得问那熟悉黄河河情的人了。”
“宋兄言之有理。我等如果只知道坐在高堂之上,对民情不做任何的了解,单凭自己的喜好就发号施令,只会‘破荡民业,忽如春冰。’”
这两句话我记得,是苏轼上呈当朝宰相韩琦的《凤翔上任谢执政启》中的名句,意思大概是地方官员如果不了解民情就随意驱使百姓去服伇,往往会导致百姓们倾家荡产,虽然生活在明媚的春天里,却感觉到寒冰般的严寒。
韩琦?慢着,这韩琦和韩几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啊?
细想又不会啊,这韩琦是福建泉州人,父亲是泉州的知府,母亲却是一个婢女,少年时的不受待见养成了韩琦那谦恭待人的性格,和这个到处受人追捧,有一点颜色就开染坊的韩几是一点相似处都没有。
再说了,如果韩几真的和韩琦有什么关系,苏轼也应该早就告诉我了吧。
正在那里胡思乱想着,已经来到了这年所选的衙役役前,他是凤翔下属一乡的里正,姓林,平日里自己有几亩小田,偶尔也做一些小生意,日子过得倒也挺舒适。
虽然苏轼的新规让许多被选中服衙前役的人都欢呼雀跃,但林里正明显着还是对今年的任务有所顾忌。
“确定了什么时候出发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