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包头,进入到9月开始,气候明显的发生了改变,哪怕是在晴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照在身上,温暖无比,显得异常的舒服,可是一旦到了阴凉的地方,气温会明显降低,昼夜的温差也大了起来,特别到了后半夜,没有棉被的话,很容易冻到,热炕是早早就烧起来了。

    这个时代,服装上面,保暖的性能极差,温度稍稍降低,人们的服装顿时变得厚了起来,特别到了冬天,没有棉袄的家庭,甚至不会随便的出来,千山鸟飞绝,野境人踪灭,讲的就是这幅场景。

    杨元钊在包头投资的各种工业,多的已经持续经营了半年左右,少的,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各方面都进入到了正规,无论是面粉厂,砖瓦厂,还是水泥厂,每天的产量,都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数量,除了因为工人们对于工作相对的熟悉之外,也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保暖上。

    没错,保暖,不但代表着对工人的关爱,也代表着生产的效率,当冷的连手都伸不出的时候,说什么生产效率,或者是产量什么的,都是空口白牙。此时水泥厂也好,砖瓦厂也罢,甚至是面粉厂,早已经穿上了统一的服装,看起来薄薄的,也非常的美观,非常的保暖。

    棉花还没有采摘,马上就要到了采摘和收获的季节了,即便是采摘下来,也需要投入到未来的纺织业上面,这个时代的中国,最赚钱的,不是后世的利税大户烟酒,而最平常的棉布,有记载显示,从1840年,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开始设立商埠开始,中国的进口额开始迅猛的提升,开始进口最多的,就是鸦片,可是渐渐的,有一种产品,逐步取代了鸦片的位置,成为了英国赚取中国财富的主力军,这就是棉布。

    在史料记载上面,1900年左右,英国出口到中国的棉布,每年差不多3亿匹,价值数百甚至是上千万英镑,几乎代表着4亿左右的中国民众,差不多有四分之三,都选择购买进口的洋布,加上原有的土布,还有本土纺织业,中国的棉布消耗之大,极为的惊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兴办了各种各样的工厂,在这些种类繁多,从普通的手工作坊,到比较现代化的钢厂,几乎横跨了大部分的行业,可是真的要细算起来,某种意义上面说,整个中国这么多的工业之中,赚钱的屈指可数,除了资源型的出口型产业之外,就只有这个纺织业了。

    几十年的时间,起起伏伏的,纺织业也迎来了几个大阶段,从最早的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最后的全私营,中国的纺织业走过了漫长的时间,也成了财富的创造地,未来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富豪级人物,大部分都跟纺织厂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跟水泥,钢铁,砖厂相比,纺织业,才是真正的印钞机器,这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势力,把目光投入到包头,投入到一个伟大的工业区的兴建之中,所以棉花是绝对不能动的。

    幸运的是,杨元钊从后世带回来了一件鸭绒袄,相对于棉花,毛皮和麻布,鸭绒拥有着天然的优势,古诗之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这个的真实写照,在万物结冰,冰天雪地时候,鸭子是第一个进入到水中,感受着水的自由。

    在中国,鸭子是传统的养殖项目,特别是在南方,鸭子众多,在河塘自由游荡,享受着自然的水面。吃鸭蛋,吃鸭肉,是南方的传统,鸭子的羽毛,除了少部分作为工艺品的存在,剩下的,大多数都是废弃的,从几个月前,杨元钊就考虑这个问题了,当然了,这个行当,他并没有去介入反而找到了杨家和尉家合作,从南方大规模的收购鸭绒和鸭毛,然后统一的拿到包头,在杨元钊提供特殊材料的帮助之下,制作鸭绒袄。

    这个时代的布匹,不能作为鸭绒袄的内衬外衬,哪怕是细支棉布,纤维之间接口也相对比较稀疏,鸭绒很容易从哪些缝隙之中跑掉,刚开是穿上或许会保暖了,可是时间长了,就容易漏掉所有鸭绒,当然也就不保暖了起来。

    杨元钊从后世带来一件鸭绒袄,鸭绒成分是生物材料,暂时没办法通过一体机,再说了,数量也太大了,到是那些内衬外衬的材料,都是从石油化工之中提出取来的纤维,这些纤维,已经储存在了一体机之中了,直接生产一批,用作鸭绒袄的基本材料。

    没花费多少精力,就从南方收过来大批的鸭绒,很多都是天然的老鸭的鸭绒,绝对称得上是一等品,在尉明和杨悦不解的目光之中,他们亲自的尝试了鸭绒袄的效果,比棉衣要薄上许多的鸭绒袄,却比许多棉衣,甚至是皮衣还要暖和,特别是后者,在冬天人人都必须要穿着一个大皮衣才能够在野外活动的包头,要想冬天出来,就必须要忍受皮衣之中浓重的味道,现在,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就这样,鸭绒袄在包头迅速的流行开来,哪怕不是冬天,可是包头的夜已经有了冬天的迹象了,如果不是杨元钊有言在先,甚至连工人们的鸭绒袄,都无法保证。

    鸭绒袄算的上是杨元钊无心插柳的一次举动,却又一次的让众人确立杨元钊的点石成金手的,现在的包头,跟一个多月前,又有了巨大的不同,水泥厂上,三个巨大的厂房,再一次的竖起,还没有彻底的完工,可是煅烧炉已经到位了,巨大的煅烧炉,每天可以完成800吨,可是水泥厂还无法做到满负荷运行,分成三组的工人,还有大量新招募的工人,相互之间磨合,还没有达到最默契的时候,最多只能够发挥出60左右产量。

    就这样,已经让人震惊了,总产量超过了6000桶,其中后面兴建的两个炉子,共同贡献了3600桶,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是最早的那一班,哪怕抽走了大半骨干的工人,可是生产效率依然保持在2500桶之上。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