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穿越时空之抗日猎人最新章节!

    张学良简介及生活年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

    生活年表:

    1901年诞生1岁

    6月3日(农历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张学良生在逃难中的大马车上,养育在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因其父张作霖这天打了胜仗故得一小名——双喜

    也因其生日与其父张作霖的遇难日是农历的同一天(即1928年的6月4日,也是农历四月十七日),故张学良从不在这一天过生日。

    1907年7岁

    从师名儒崔名耀(崔骏声),读四书五经。胞弟学铭出生。

    1908年2月,与于文斗长女于凤至订婚。

    1911年11岁

    4月,生母赵氏病故,年底随庶母卢夫人进奉天(今沈阳)。

    1913年11月,师从金梁(金息侯)学习。

    1915年15岁

    步入社会。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

    1916年16岁

    奉父命和长他3岁的于凤至结婚,生有一女三男。

    春,经周大文介绍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常有阎宝航陪同参加活动。拜奉天督军署英文科科长为师学习英文,结识了普莱德等一批外国朋友。

    1919年19岁

    3月,张学良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炮科,结识进步教官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于第二年4月毕业。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1920年20岁

    6月2日,任奉天暂编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

    11月,晋升陆军少将。

    12月17日,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是年秋,率军赴吉林剿匪。

    1921年21岁

    由本庄繁陪同,与张作相赴日参观秋操。归国后,建议其父改革军制、整顿纪律、严格训练,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1922年22岁

    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

    6月中旬,在山海关一线组织败兵迎击直军主力,阻止了直军进攻。6月17日奉直签约议和,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

    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进行“整军经武”。

    7月薪4日,任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参谋长。9月兼任东三省航空处督办。

    1924年24岁

    4月8日,任奉天陆军第27师师长。5月初又兼任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

    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军入关,张任津榆驻军司令。

    1925年25岁

    4月,授陆军中将军衔。

    5月,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

    8月,任东北航空学校监督和东北航空处飞鹏队队长。

    10月,任镇威军第三集团军军团长,赴秦皇岛收编渤海舰队,扩大了奉军的海军力量。

    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学良三次要求见郭松龄,被郭拒绝,但郭松龄写信向张学良表白忠心:起兵倒戈,“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

    11月30日,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12月24日,郭松龄反奉失败。翌日,郭氏夫妇被害。

    1926年26岁

    3月,张作霖与吴佩孚联合,进攻国民军。

    6月,张学良任安国军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

    8月,任东北陆军讲武堂监督。

    12月,张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令张学良负责京、津地区的警备任务。

    1927年27岁

    3月,率三、四方面军到河南与北伐军对抗。

    5月,在河南和北伐军作战失败,率军北撤。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张学良授陆军上将军衔。

    1928年28岁

    4月,劝其父息兵罢战,撤军关外。并致电阎锡山:“实不忍奉晋相见以兵,糜烂北方。”

    6月3日,张作霖下令息兵出关。撤兵一事由张学良负责,自己先行返奉。

    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

    6月18日,张学良微服返奉。19日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开始发丧。

    7月2日,东三省议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3日,就任本兼各职。

    7月底,东北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张学良任东北海军总司令。

    8月16日,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

    11月30日,就任东北航空司令。

    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gm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29岁

    1月9日,出任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称主席)。

    1月10日,“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

    1月,任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誉监理。

    2月,任gm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1月,苏军向东北军进攻,东北军战败,双方派代表和谈。

    12月22日,《伯力议定书》签定,“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

    1930年30岁

    3月,任gm政府国防委员会委员和东北交通大学校长、复州煤矿股东。

    4月,爆发了蒋、冯、阎、李新军阀中原大战。

    7月2日,张学良去葫芦岛主挂筑港开工典礼。

    9月18日,发表巧电,拥护中央,倡导和平。要求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

    9月19日,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0月9日,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11月7日,赴南京列席gmd三届四中全会,受到隆重欢迎。同月24日,任gm政府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1年31岁

    3月26日,任gmd东北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4月18日,由沈阳移至北平顺承王府办公。19日正式成立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节制冀、晋、察、绥、辽、吉、黑、热八省军务。

    5月2日,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任主席团成员。28日,因患重伤寒住进北平协和医院调养。

    7月23日,通电讨石,调东北军主力入关。

    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一八”事变。

    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听命中央。

    11月16日,gm政府改任张学良为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12月27日,张学良电告南京gm政府,日军长驱直入,锦州危急。

    1932年32岁

    2月29日,章太炎抵北平劝说张学良武装抗日,张学良有口难言,告之蒋介石不抵抗密令。

    8月20日,gm政府任命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1933年33岁

    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3日,山海关失守。

    1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一集团军司令。

    2月,任华北集团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指挥,率军进行长城抗战。

    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3月4日,承德失守。

    3月9日,与蒋介石在保定车站会晤,蒋暗示其下野。

    3月11日,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3月12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何应钦称:“汉兄离平时,代委员长职务准交敬之兄接代,以免职务中断也。”张遵电正式将国民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职务交给何应钦。是日,偕夫人于凤至及赵一荻、端纳等从北平清河机场离平,当天下午抵达上海。出国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

    4月11日,由上海偕眷属乘意大利邮轮起程出国。

    4月上旬,致书东北军将领及东北名流,勉励他们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5月4日,到达意大利布林迪西巷。当晚乘特别快车到达罗马,投宿于“古兰特”宾馆。

    5月8日,张学良得知马占山、李杜、苏炳文由苏经欧洲回国,便邀其到罗马会晤。马、李、苏于是日抵罗马谒张。张赞扬马等奋力抗日之精神,鼓励他们回国后不忘国耻,继续抗日斗争。

    5月12日,自意大利致书王树翰称:“现虽寄身海外,但有三事尚不敢忘:一曰国难,二曰乡患,三曰家仇。”并附寄张在罗马拍摄的照片一张。

    5月26日,由罗马致电万福麟,劝告东北军各将领,宜一致团结,服从蒋介石指挥,坚决抗日。

    6月上旬,在罗马期间,专心研究法西斯党运动及组织,曾与意皇及首相墨索里尼晤谈数次。还多次访问意空军司令部,考察其航空事业。

    6月20日前后,张学良由罗马经巴黎去伦敦。又飞回罗马。

    7月1日,东北军将领电请张学良回国,张于是日复电称:“最近有令张学良回国之风说,但目下余正视察欧洲各地,至少3个月内,绝不能回国。

    7月11日,在罗马会见出席国际经济会议后回国途中的中国代表宋子文,交换对国内局势意见。

    7月14日,出席墨索里尼欢迎宋子文的宴会。

    7月22日,张学良从意大利米兰飞抵巴黎,法国总理达拉迪派代表欢迎。顾维钧亦到机场欢迎。并在巴黎会晤法国航空部长柯特,参观法国航空事业。

    7月30日,携家属再次飞抵伦敦,次日赴金斯顿奥克尔飞机制造所参观,还参观了当地的军需品制造工厂。

    8月10日,赴朴茨茅斯参观朴茨斯造船厂。海军司令在官舍设宴款待。张还在航空母舰上详细参观海军每周之操演,至晚始返伦敦。

    8月下旬,在伦敦对路透社记者谈话:“此行颇有利,现时余重得较离中国时增重28磅,且身体较前健壮。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请张统率东北军移驻新疆。张回电称:移驻新疆,虽无异议,但需查后再作答,于是张电罗文干赴新疆实地考察。此计划后因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加之此时张学良回国会对已见好转之中日关系不利,故蒋拒绝其回国。

    9月10日,张学良赴德国柏林考察访问。

    9月下旬,张学良与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陈策赴德国德尼司登陆军学校参观,并检阅该校学员。

    10月1日,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谒见古斯达阿克五世皇帝,并出席阿德无殿下之午宴。

    10月2号,考察“二福斯”兵工厂,“芬斯欧克”造约厂,同日飞伦敦。

    10月14日,飞芬兰访问,访问芬兰后本拟访问苏联,经联系,因苏不予接待而作罢。在结束对芬兰访问后,仍飞回伦敦。

    11月28日,张学良在伦敦对新闻记者谈话:余之归国全因个人私事。原本拟访问苏俄后由西伯利亚归国,现已终止此议,改经由法、意各国直达上海。

    11月下旬,在“福建事变”发生后,有人劝告东北军加入反蒋斗争,而蒋介石又想调东北军入闽“平乱”,于是东北军将领致电张学良,报告闽变后的国内形势,“务必立即返回”。

    12月1日,张学良由伦敦飞巴黎。他对人说,余此次抵巴黎,只是经过,无访问巴黎以外地方之计划。

    12月8日,谒见墨索里尼辞行。墨索里尼亲自授予张学良意皇之大十字勋章。

    12月9日,预定15日乘由威尼斯启航之昆特帕尔特号轮船回国。并电告万福麟等东北军将领及在香港的胡汉民。15日偕秘书沈同祖及翻译等起程回国。

    12月23日,欢迎张学良委员会在上海成立。高纪毅、荣臻、富双英等人24日经津赴沪。万福麟、王以哲、王树常等东北军将领25日聚议于万家,先谋东北军之团结,向中央请愿,请必命张学良为东北军统帅。

    1934年34岁

    1月8日,由海外返回上海。

    3月1日,在武昌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

    1935年35岁

    2月5日,赴庐山见蒋介石。蒋限期3个月肃清豫鄂皖三省境内的红军。

    3月1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主任。

    4月2日,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0月2日,就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设总司令部于西安市。29日,去南京参加gmd六中全会,临行前叮嘱部下,没有他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11月22日,任中国gmd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2月,赴南京参加gmd五届一中全会。会后赴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坚定了抗日决心。

    1936年36岁

    1月初,在洛川前线指挥所,会见了在洛川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原东北军107师619团团长高福源。高介绍了gcd的主张。是月6日会见zggcd人士潘汉年。

    6月15日,长安军官训练团成立,张任副团长、代团长。18日张学良出资创办《西京民报》,宣传东北军复土还乡,团结抗日思想。22日,张学良发表《中国的出路唯有抗日》的演讲,表明了他的抗日决心。

    9月,任“抗日同志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是由他直接领导的宣传、鼓动抗日的政治性秘密组织)。

    10月29日,飞往洛阳,继续劝蒋抗日,遭蒋怒斥。

    11月27日,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

    12月2日,去洛阳见蒋,告之西安情势。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12月4日,蒋介石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与杨再次向蒋诤谏,又遭训斥。

    12月8日,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谏”。西安数千名学生为纪念“一二·九”一周年举行游行示威,前往临潼向蒋请愿。蒋下令“格杀勿论”。张学良亲自追到东郊十里铺劝阻说:“保证一星期内用事实来答复他们。”

    12月10日,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12日发布第六次“围剿”红军命令。张、杨决心不再与红军作战,要抢先打乱他的计划。11日晚,张到华清池向蒋苦谏,毫无结果。蒋决定把东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谏”,并进行具体部署。

    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领袖,开展民主爱国运动,保证人民政治自由,遵行总理遗嘱,如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主张。并致电zggcd中央,要求派代表团到西安,商讨抗日救国大计。

    12月14日,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总”,组织“抗日联军临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