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四百二十五章 看似正常的轨迹
贸然发动了那次攻击之后,就连一向是对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恭敬的山海关总兵高第都是开口埋怨。
下面那些奴才家将,平时那敢和将主叫阵,这次也是明里暗里的埋怨,说是自家将主昏了头了,好端端的去招惹鞑子干什么。吴三桂和寻常的军将不同,他可是完全的世家子做派,骄横无比,受不得一点委屈的。
这时候也是唯唯诺诺的不敢声张,吴三桂胆战心惊,生怕鞑子趁势掩杀过来,此时关外的这些兵丁可是不能指望他们打什么仗的,尤其是不能指望他们和鞑子开战打仗,自己却以为可以去拣便宜。
这要是万一触怒了满清鞑虏,大军掩杀过来,怕是山海关和宁远一线,全要化作灰飞烟灭,吴三桂和高第和关内不同,他们久在辽镇,甚至鞑虏的厉害,如果真要动手,山海关这个关隘根本挡不住鞑虏的冲击。
没了地盘的败军之将,那是一切休提,什么荣华富贵全要完蛋,下面的军将官兵的财产舒服日子也是跟着倒霉。
所以现在是山海关到宁远一带,人人都在埋怨吴三桂,吴三桂也是闷气,一边是小心翼翼的布置防务,一边暗地里给大兴堡的那位镶蓝旗参领送去了厚礼,说是上次完全是误会,还望不要发怒。
尴尬惊惧的吴三桂此时就是等着吴木桓的消息了,他此时很怀疑河间府那场大胜的真假,鞑子兵马还是这么厉害,怎么能一下子就全歼了四万在关外,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尽管辽镇的兵马紧张异常,可鞑虏一直是保持着收缩的状态,并没有出击报复。按照以往的规矩,就算是不大规模的攻击,也会打下明军一两个小堡垒泄愤,可自从崇祯十六年地正月之后,满清军队的态势就异常的内敛,以防守为主,绝不轻出。
这倒是让辽镇兵马缓过来一口气,没有在人心惶惶。彼此埋怨的境地中,自行哗变溃散。
在二月初六的时候,吴三桂就知道了满清鞑虏如此内敛的原因,因为满清皇帝皇太极死了,满清内部也是人心浮动,必须在新皇帝产生后才会解除这种内敛的态势。
按说,满清内部不稳,又新有大败。这正是发兵攻击的好机会,不过吴三桂却再也不敢贸然地派兵了,老老实实的布置守御,就好像是乌龟缩进了壳中一样,对面如何。他不管了,只求自己能平安无事。
和中原王朝的传承是皇帝和太子这种嫡长子的继承制不同,此时的满清还没有确立一种稳定的传承制度。
当年努尔哈赤死掉的时候,本来是属意多尔衮继承汗位。不过皇太极和代善以及其他的几位贝勒,逼死了大妃阿巴亥,以实力登上了汗位,要知道女真和蒙古都非常讲究一个子以母贵,母亲家族地尊贵与否,影响极大。
阿巴亥所属家族的血统高贵,势力庞大,皇太极逼着大妃阿巴亥给努尔哈赤殉葬之后。年幼的多尔衮就失去了登位的可能。
等到皇太极做到汗位上,圈死了阿敏,莽古尔泰,借着一些小罪逼得代善服软,然后登基为皇帝,采用汉制,这才是确立了自己在满清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努尔哈赤定下了八旗制度。这可是更改不了地。
满清本来就是建州女真和其他各部女真融合起来的势力。分成八旗,除却女真八旗之外。又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三顺王等等分别,就是因为各个旗,各个民族之间互相有很大的不同,很难融合在一起。
尽管努尔哈赤把把自己的儿子、侄子都给安排在各旗旗主地位置上,但这些子侄更多的情况下,都是为自己旗来争取利益,因为他们也知道,这些旗尽管里面并不是建州女真,可却是自己的势力。
皇太极从登基到驾崩,当年的三大贝勒,死的死,服软的服软,其余的小兄弟之中,办事忠谨用心、得体圆满,符合皇太极要求的人并不多,女真毕竟只是个未脱野蛮地民族,结果皇太极一直是觉得可用的人太少。
在皇族之中,反倒是和皇太极仇恨最深的多尔衮做事最为出色,或许是这多尔衮汉化的程度比较深,做事习惯用脑子,又处处的恭谨听话,所以皇太极也是极为的器重与他,并且出于制衡两红旗、镶蓝旗,这些根深蒂固,传承以久的老势力,反倒是大力的抬举多尔衮地地位。
毕竟两红旗地旗主礼亲王代善、镶蓝旗的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他们地位名义上皇帝地授予,实际上是父子、兄弟的传承,自成势力,根本不会领皇帝什么情,反倒是多尔衮在一开始被自己压制的厉害。
后期慢慢抬举起来,想必这多尔衮会受自己的控制,并且听话好用,在皇太极执政中期的时候,睿亲王多尔衮已经是诸亲王之首,统领两白旗。多铎和阿济格都算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多尔衮又是多谋善断,两白旗也是不断的壮大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太极也是后悔自己的做法让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势力愈发的膨胀,一步步的到了尾大不掉的情势。
几次想要下手对付两白旗多尔衮兄弟,可多尔衮势力庞大,地位提高,行事作风却愈发的恭谨恭敬,差事做的也好,而且各旗的亲贵,甚至是两黄旗的年轻亲贵们,也都是愿意和多尔衮交结。
皇太极根本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来对付两白旗和多尔衮兄弟,就这么一步步拖着到了他自己的重病弥留之际。
眼见着自己不能活太久,代善和济尔哈朗摆明了要旁观,而自己唯一还拿得出手的儿子豪格,又不堪大用,无奈之下的皇太极,只能是把还算是有人望的阿巴泰抬举起来。让他掌管正蓝旗,当作两黄旗的盟友。
想要当旗主,必须有足够相当的功勋才能担任,想要有大功,再也没有去征伐大明更容易,功劳更大地事情了。
当然,谁也没有想到,阿巴泰率领的三万七千大军。在河间府遇到了李孟,全军被歼灭。
消息传回关外满清,现在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问题就不是自己儿子能不能顺利接位,而是整个满清八旗能否存在,女真能否存在的问题了。
不管从那个角度说,皇太极都是一名杰出的君主,若没有他,女真还是个武装强盗集团而已。在紧要的关头,皇太极所做的布置都是为了八旗的存续,反倒是没有对豪格继承之事准备什么。
在大明,若是皇帝死了,第一继承顺位自然是太子。接着就是皇帝地子嗣和兄弟,如果再没有,则是要在宗室中找寻。
而在关外满清,皇太极的子嗣并没有继承皇位的天然权利。特别是皇太极并没有做出相关的布置情况下,谁来接这个位置,那就要商量商量了。
皇太极正月驾崩,二月初就定下来了太宗文皇帝的庙号,不过也就是仅此而已,两黄旗的意思本来想大操大办丧事,可在他生前恭恭敬敬的那些亲王贝勒们,此时各个都是冷冷淡淡。
满清的亲贵之中。除却汉人文士和蒙八旗、汉八旗有些人如丧考妣之外,其余地各旗都在观望风色。
现如今这大清皇帝的位置可是个香饽饽,能让自己旗的旗主做最好,再不济也要推上个和自己旗亲厚的人,那样将来可是好处多多,每个人都是这么想,在盛京之中,隐隐约约的已经有争斗地苗头出来了。
正黄旗都统鳌拜现在是除了肃亲王豪格之外的第二实权人物。每天领着披甲的旗兵在盛京城中巡逻游行。美其名曰叫维持治安。
两白旗的几位大佬可不是皇太极在世地时候那般恭顺了,多铎也是毫不怯场。领着两白旗的全副武装的兵丁也是在城中巡游,也有个名头,叫协助鳌拜维持治安,两方相遇,时常有剑拔弩张的情况出现,紧张异常。
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和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尽管不时的劝解调停,可暗地里也是调兵进城,戍守在自家的府邸周围,生怕被这些事情波及。
满清鞑虏之中地有识之士都是忧心忡忡,这样的情况任谁都能看出来,这么继续下去,盛京怕是马上就要成为战场了。
皇太极生前信重的内文院大学士范文程,更是心急如焚,每天的去往各个亲王府第磕头陈述,说是内忧外患,咱们满清千万不要自己乱了阵脚。
若是皇太极在的时候,再怎么瞧不起汉人的满人,见到范文程也会恭恭敬敬的叫一声“范先生”,可现在冷言冷语可是太多了。
还有那刻薄的人说道:
“老范你纳妾纳地不是时候,正赶到万岁驾崩前一个月,你这是安地什么心,怎么我们满人办丧事,你却办喜事,现在做热心人,谁知道你心里安的是什么念想!”
但松山之战后投降,挂着个汉军旗地身份一直是闲居的大明督师洪承畴,却被睿亲王多尔衮恭恭敬敬请进府中,以先生称之,不敢怠慢。
满清手中的明军文武,投降过来的武将最高有做到总兵、副将的,文官却没什么高品的,范文程不过是个秀才,那宁完我是个童生。这洪承畴却是大明的二品大员,督抚重臣,一向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被认为有大材有大能。
闲居在盛京的时候,也有人暗自的观察过他,自从投降之后,每日间除却练练身体,再就是闭门读书,皇太极和诸位勋贵有事询问的时候,他也中规中矩的应答分析,一切都是特别的合乎规矩。
有那伺候洪承畴,实际上是监视的仆人传言,说河间府歼灭满清大军的消息传到他那里,洪承畴正在写字,听到这件事,笔尖颤了颤,一滴墨滴在了纸上。此外再也没有什么情绪或者是行动上的不正常。
豪格和鳌拜素来都是瞧不起汉人,一直对这个洪承畴不甚重视,等到多尔衮把人请进睿亲王府,这才是觉得有些不对,不过也就是仅此而已,懒得理会。
盛京闹得这么厉害,终于是惊动了内宫中的几位嫔妃,特别是宸妃死后。皇太极最宠爱的庄妃。
这庄妃也算是满清地奇女子,尽管她是皇帝的遗孀,尽管她是科尔沁部落公主,盛京之中关于她的各色传闻始终是不断。
什么多尔衮和庄妃是青梅竹马,本来想娶的是她,但皇太极横插一脚,无奈之下只能是娶的庄妃的妹妹,什么皇太极和朝中大臣几次招降洪承畴不成。但庄妃出面,那洪承畴一见之后就为庄妃的美貌风度倾倒,心甘情愿的为大清效劳等等。
当然,日后地传闻更多,什么下嫁多尔衮之类的段子。充斥在野史传奇之中。
满清女真毕竟是蛮族根子,蛮族那种兄长死后,弟弟娶嫂子,父亲死后。儿子娶继母的传统还有些影子在,丝毫不讲究什么廉耻礼法的。
但庄妃和多尔衮的亲密关系倒是千真万确,包括在皇太极死后的这个月,庄妃几次出入睿亲王的府邸,名目是哀痛皇帝的死去,要和自己地妹妹聊天开解心情。
此外,庄妃以女眷叙话的名义把几位亲王和实权贝勒的女眷请进宫来,崇祯十六年的二月。庄妃差不多是整个盛京城中最忙碌的人。
或许是背后达成了什么协议,或许是承诺过了什么,各方终于是有了一个共识,在三月初三,各亲王入宫商议,决定到底是谁来继承大统。
和关内处处地惊讶震动不同,关外的满清反倒是对阿巴泰这支力量的损失,没感觉到如何的痛心。
一方面是在白山黑水老林子里面一批批地抓捕生女真补充人力。一方面是各个旗的内斗把众人的注意力都给牵扯过来了。而且他们想的明白。满清要想攻打大明,可以随时绕道草原。选择大明北边的任何一处关卡突入,草原上的蒙古部落臣服满清,就是被满清打的远遁。
而明军根本没有足够的马匹和补给力量,能在草原上行军,何况明军和蒙古也是世仇,要想通过草原上打过来,太多地仗要打了,猴年马月才能过来,至于山海关那边,吴三桂和高第的辽兵在鞑虏眼中从来不是威胁。
关外地盘,在很多女真人眼中是最为安全的地方,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满清勋贵总是有关内呆不下去,就带着金银财宝回关外祖宗地盘的想法。在这样安全的地方上,也不担心大明兵马会趁着胜势杀过来。
崇祯十六年三月初三,关外盛京城全城戒严,城门关闭,百姓和低品文武官员都被告捷无事不得出门。
而盛京皇宫门前的广场,则是黑压压的人头,满清各旗中够资格地人物全都聚集在这里,一方面给自家地主子加油助威,另一方面也是等着看看谁来继承大统。
皇宫前面的这广场本来是仿照明紫禁城地样式,宫门前的空地在举行各项仪式和大典时候使用。
不过现在看着更像是个校场,在校场上能看见各个旗的兵马,彼此之间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
站在最中间声势最浩大的则是两白旗的兵马,多铎和阿济格都是全副武装的骑在马上,身后的两白旗兵丁也都是披甲拿刀,全神戒备的模样。
两红旗的队伍则是在两白旗的右边,两红旗的人还不倒两白旗士兵的一半,但全神戒备的程度却丝毫不差,而且全是骑兵,两红旗所在的位置又是个路口,看他们的布置,完全是一有变故就要撤走的架势。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