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汉的天空 (第3页)
饶是张放心理素质极过硬,当他真正想要的答案,自耆老嘴里吐出,给他造成的震惊与激动,几乎难以抑制。
大汉!
居然真是煌煌大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越千年到长安。
原来自己来到了两千年前的西汉帝国,真不知是不幸还是幸运。
嗯,细细想来,还是幸运成分多些,没有人愿意生在乱世,所谓乱世人命不如狗。
在张放的印象中,终西汉二百年,除了汉末,其本没有大****或兵灾。
强汉之名,可不是说说而已。
身处的时代已基本清楚了,下面要弄明白的就是,现在是西汉前期、还是中期,抑或后期,这个问题很重要。
张放的历史知识还算过得去,天涯煮酒论史也是他常逛的论坛,但对于西汉这样早期的时代,他所了解的实在有限。
除了知道建立与灭亡时间,对于西汉那一串皇帝,他真正熟悉的只有两位: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
如果眼下不是这二位在位,就算耆老告诉自己,现在是某某帝在位(事实上不可能,帝号是死后才封的),也没法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年代啊!
张放略加思索,有了!
不能直接定位,但可以推断啊,就用在位五十余年,横贯西汉前中期的汉武帝来做基点,最合适不过。
此时耆老已经说到高祖还乡之事了。
当然,前面的亡秦之战,楚汉之战,耆老除了知道个开头与结局,中间完全是胡诌,张放却笑吟吟地不断点头。
倾听,是一位心理医生的基本素养。
倒是韩氏兄弟与青琰听得津津有味,眼睛亮。
好不容易等到耆老的“说书”
告一段落,张放双手一动,差点想礼节性鼓掌,幸好及时想起,汉朝可没这项礼仪,生生刹住,频频点头道:“长者果然见识广博,遥想当年高皇帝风采,令人神往,这一晃,都过了多少年了……”
耆老正接过青琰递来的木碗,饮水润喉,闻言果然入彀,眯着昏花老眼,伸出手掌掐算天干地支一番,不太确定道:“唔,这都是百年……不止,至少两个甲子的故事了。”
两个甲子就是一百二十年,正好是西汉中期啊!
张放大喜,如果当真是建国两个甲子,那么汉武帝应当在位了,或者,已经故去。
为进一步确定年份,张放似是随意说道:“百年以降,若论功绩,怕只有武皇帝才能勉强与高祖相比了。”
“武皇帝?”
耆老明显一怔,随即似有所悟,“哦,少君说的是孝武皇帝吧。
北击匈奴,除百年之患,扬汉家天威,的确可与先祖相捋……”
韩氏兄弟与青琰显然更喜听这个,一个劲央求耆老讲卫、霍、李等将北击匈奴之故事。
只是这事耆老知之更少,同样只知头尾,中间全丢。
而张放脸上仍保持笑容,但一颗心却砰砰乱跳。
好悬!
后世人人皆知汉武帝,却鲜知其谥号其实是“孝武”
,念错皇帝的谥号是什么罪名?张放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如果今日对面不是一个山村耆老,而是长安权贵,估计自己要吃不了兜着走。
张放暗暗警省,这样的失误切记不可再犯。
慑定心神后,正好听到耆老说到骠骑将军霍去病拔匈奴王庭,封狼居胥之事,韩氏兄弟与青琰听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张放适时感慨道:“骠骑将军神绩,实令我等后人景仰,恨不能与其并肩驰骋,击杀胡虏。”
韩氏兄弟一齐握紧双拳,面色兴奋,均道:“正是如此,恨不能早生……早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