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而他行走之间,大步向前,丝毫不见凝滞勉强,比许多正值壮年的官员步伐还要稳健,让随在他身后的官员也跟着抬头挺胸,满脸正气,不屑于跟在逆沧海后面的大小官员。
御史大夫余甚的年龄比张德生的还要大十岁,他的体力显然无法和张德生相提并论,走在旁边,还要一些官员帮助搀扶,而光从他的面目上,是完全看不出御史需要的凛然正气,更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罢了。
而三公中最年轻的太尉元洪,年龄才四十五岁,但他的表现却最为低调,一脸平淡的微笑,漫步走在逆沧海、张德生、余甚后面,还时不时地和一些官员低声亲切地交谈,全无三公之一的架子。
百官陆续步入殿前广场的桥南,依照品阶序立站好,在听到鸣鞭响彻通天后,按次序跟着进入“承天殿”。
以逆沧海的权势,他本可以站在武官第一位,只是逆沧海对这种虚位无所谓,一直以来还是谨尊职介,该站什么地方就站什么地方,难道就算站在最末尾,也敢有人忽视他说话吗?
文为左班,武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向立伫,左右的钟鼓伴随乐器响起,大殿整齐走入校尉持刀步列,更有“威武将军”明铁甲胄,威风赫赫站立于御座下方,彰显圣上威仪!
太祖之时,每月三日朝会都排场浩大,入朝的官员鼎盛之时可达千人之多,每每耗费时辰许久。到了英宗后期乃至晏颐登基,便划去了太多官员上朝的资格,把每月三次的朝会人数缩减到三百人来人,更减掉了许多礼仪,避免了许多时间的浪费。
只是朝会终归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很多大事、要事往往一言而决之,有失周详和稳重,是以当天圣皇后晏颐处理政事时,朝会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只是作为许多早已决定的大事公开决定。
而当今圣上年约九岁,每月三次朝会更是流于形式,按规定只可奏事八件,且全是都早已提前商议做好决定,只需圣上一句“准奏”即可。
不过今天的气氛有点古怪。
逆沧海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他脑海中还在搜寻着往日上朝的记忆,感觉到许多官员在偷偷打量着他,不禁眉头微皱。
“啪!”
乐响鞭鸣,在鸿胪寺唱着入班间,当今圣上在左右女官的包围下走上御座,接受百官一拜三叩头的大礼。
“百官启奏……”
女官喊道。
“臣承旨跪奏。”
张德生走出左班行列,先是跪在地上行礼。
“鉴丞相年事已高,免礼平身上奏。”
女官继续喊道。
“谢陛下。”
张德生缓缓站起身来,虽说每次朝会都必须来上这么一次,但谁也不会说什么,比起太祖之时,这已经算是很方便了。
“阳冲府刺史黎海委臣代奏,元康初年四月七日,阳冲府楚河决堤,从未间水势如此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