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不抱怨的世界最新章节!

重要。

    你最好让他们彼此沟通,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化解彼此之间的冲突。这么做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份重要的礼物,教他们学习健康沟通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这么做也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们自己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问题在一些教会里也存在着。最近我听说,有位牧师向一位牧师说起另一位牧师领导教会的方式。滔滔不绝讲了几分钟之后,那位倾听的牧师(他一直保持沉默)按下了电话的扩音器,打给被非议的牧师。

    被非议的牧师接起电话,之前一直在倾听的牧师说:“艾德吗?我是杰瑞。我和麦克坐在一起,他正在分享他对你和你们教会的看法。我不想变成这个三角问题里的一角,并且我知道你一定很愿意听到他想分享的内容。所以,下面就让麦克跟你讲。”

    麦克目瞪口呆地坐着,满脸通红。他嗫嚅着说了些自己的意见,然后就让杰瑞挂掉了电话,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走出了杰瑞的办公室。

    那一刻,麦克牧师清楚地收到了这个讯息:在背后议论别人是不正直的事;而杰瑞也设定了明确、严正的界线,确保自己不会再被卷入麦克的闲言闲语里。

    还有一个事实你也必须认清:你之所以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就像那些觉得“身边的人都满腹牢骚”而来索取紫手环的人通常也会习惯性地抱怨,你会发现别人身上惹自己厌恶之处,就是你和他们的共同点。只是,你对自己个性中的这一部分,还处于“无意识的无能”阶段。在另一个人身上注意到这个缺点,是宇宙指引你在自己身上认出它,并且加以修正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自身不存在缺点,那么我们也就不会那么乐于挑别人的毛病了。”

    ——拉罗什富科(Fran·ois de La Rochefoucauld)如果你非要指出别人的不足,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看看你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请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察觉到这个缺点并进行改正。当你发现并开始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也就是说当你开始接受自己的癖好后,你也就不会再因为别人身上的同样问题感到心烦意乱了。

    还有,相反的道理同样也适用。出于同样的原因,你会在别人身上看到某些自己欣赏的优点——你自己也有这些优点,这也是你的特质。你欣赏的别人的优点其实也是你自身的一部分。这些优点可能正在你的体内潜伏着,如果你聚焦于此,在自己身上认真寻找而且好好培育,你就会凭借着专注力,让这些优点浮现出来。

    你不只是通过思想和言语创造了自己的现实世界,同时也在影响着周遭的人。每个人的能量都会影响到关系的发展。关系就像一条大河,蜿蜒前行;关系中的人也被水流裹挟着,有时候可能根本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被水流冲离了原来的方向。

    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能够帮我们认清关系如何影响人,以及在关系的影响下人们如何趋同。下次坐在观众席里,当大家开始鼓掌时,请注意一件事:如果掌声持续时间够长,人们就会渐渐开始以同样的韵律拍起手来。掌声会渐渐形成一种韵律,人们会保持同步的节奏鼓掌。这种现象被称为“曳引”作用(entrainment)。

    人们在关系中互相曳引。

    这样的现象,在我面对大批观众演讲时曾经证明过多次。演讲中我让观众持续鼓掌,直到我请他们停下来为止。有时候,同步的现象只需要几秒钟就发生了,有时候则要等一两分钟;无论如何,它最后一定会出现。掌声渐渐有了一种拍子、一种节奏:观众们开始有韵律地鼓掌,就像是同步的人类节拍器——他们之间相互曳引了。

    曳引正如地心引力,它也是一种原理。它不好也不坏,只是存在着;而且它也像地心引力一样,随时都在运行。你一直都会与周围的人们保持同步;你曳引着他们,他们也曳引着你。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了。当你自己渐渐不再抱怨,你身边人的抱怨也会越来越少。

    要想改善自己的关系,不要坐等别人停止抱怨。你应该矢志成为关系中释放积极能量的那个人。你所追求的改变从来不是在“别处”;相反,改变就在你的自身。

    “你所寻找的正是自己。”

    ——圣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i)若想改善关系,就继续提升自己吧。你的为人以及你的语言,影响甚至决定了你的关系。

    两个人在一起时,他们之间的对话是有机的、不断展开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使对话不知不觉地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一群人之间的对话就好比一群鸟的活动。

    你是否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幅画面——一大群鸟在阴沉灰暗的天空中慢慢地飞过,不时调整转移方向?这群鸟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整体,它们慢慢地飞往一个方向,盘旋一会儿,然后又懒懒散散地飞回来。然后,仿佛是听到了什么信号,他们在降落到空地之前突然高飞,形成一个紧密的螺旋形状。

    研究鸟类飞行路线的专家们推理认为,鸟群中一定有一只鸟是领路者,指导鸟们的活动。他们做了许多相关研究,试图找到领路的鸟在引导整个鸟群时发出的微妙信号,但是他们根本无法辨别哪只鸟是领路者。每只鸟的行动都影响着鸟群的飞行路径。当其中任何一只鸟决定要往左飞或往右飞、加速或减速、飞高一点或飞低一点,它周围的鸟也会随之做出反应,整个鸟群也就随之改变了飞行路线。每一只鸟的行动都决定了整个鸟群的形状、行动、速度、高度以及方向。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鸟类千变万化的行动,都是千百万只鸟做出的个体决定造成的结果。

    人的对话也是这样。其中一个人也许会提到一本书,然后人们就会讨论一会儿这本书。如果这本书是关于野营的,那么对话主题可能会转移到野营这个话题上来。对话就像是交响乐:一段旋律响起,其中一件乐器悄然变奏,然后引出一段新的曲调……如此,管弦乐队不断演奏下去。

    在对话中,抱怨往往悄然出现,慢慢演变发展。就像是一只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最终影响了整个鸟群,一句小小的抱怨也可能最终影响所有谈话者,使人渐渐地情绪低落、语气沉重起来。

    这一切都是在不自觉中发生的。一个人会先抱怨一句,如此一来,他吸引到了别人的同情或者关注。而其他人(也许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也想要吸引同情和关注)也开始抱怨起来,并且抱怨的内容好像也比第一个人更加糟糕。你可以想象,人们对于第二个人的抱怨非常同情,异口同声地给出回应。第一个人不想被比下去,于是添油加醋继续抱怨起来;或者第三个人掺和进来,想要把前面两个人都比下去。很快,一场全员参与的抱怨比赛开始了。

    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抱怨往往越来越重。下一次当你和别人在一起时,你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当一个人开始抱怨时,后面会发生什么。一般来说,第二个人会说一个主题相同但是结果更加不尽如人意的故事。另一个人想要把前两个都比下去,于是很快所有人都绞尽脑汁想要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最惨痛经历——本来飞往闪耀光明的鸟群,却坠落在幽暗的山谷。

    抱怨是一场竞技活动。抱怨总是不断发展。如果一个人抱怨在滑雪时扭伤了脚,另一个人就会说摔断了腿的故事。然后,第一个人就会抱怨说扭伤更痛,而且恢复时间更长。对此,第二个人会说,尽管一些扭伤比摔伤更痛苦,但他的摔伤无疑是非常严重的,然后向人们亮出自己受伤的腿,展示自己治疗时钉钢钉留下的疤痕。

    抱怨是一场竞技活动。

    抱怨往往都会走向一个方向——更悲惨的经历。想象一下:你与朋友们聚在一起,这时一个人抱怨说自己在一周之内既丢了工作,又被女朋友甩掉;然后,另一个人诉苦说自己在同一周手上生倒刺、脸上长粉刺。如果是这样的话,其他人肯定会奇怪地看着第二个人,仿佛他脑子有病。抱怨的程度总是不断增强的。

    关于抱怨的特点,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英国喜剧《巨蟒剧团之飞翔的马戏团》(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在1974年发行专辑《皇家剧院现场演出》(Live at Drury Lane),其中有一个段子《四个约克夏人》(The Four Yorkshiremen)就讽刺过这样的情形。

    在这段短剧里,四位严谨优雅的约克夏绅士坐在一起,品尝着昂贵的红酒。他们的对话起初是积极而正面的,然后就微妙地转为消极而负面的;随着时间进展,他们开始以抱怨来互相较劲,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有一个人表示,几年前他能买得起一杯茶就算很好运了。第二个人想把第一个人比下去,便说他能喝到一杯冷掉的茶就算庆幸了。

    其他两个人也加入了,抱怨的声浪加速蔓延,他们的论调迅即演变得荒唐可笑,每个人都试图证明,自己过的才是最艰困的生活。其中有位绅士一度谈到自己成长时所住的房子有多么破烂,第二个约克夏人则转动着眼珠子说道:“房子!有房子住就很不错了呢!我们以前只住一个房间,一共有二十六个人,什么家具都没有,地板有一半不见了,我们怕掉下去,就挤成一团缩在角落里。”

    抱怨就这样你来我往,持续不断……“噢!你真幸运还有房间住呢,我们以前都住走廊!”

    “噢,我们以前还梦想能住走廊呢!我们是住在垃圾场的旧水箱里。每天早上醒来,都有一堆臭鱼倒在我们身上。”

    “呃,我说的‘房子’只是地上的一个洞,用防水布盖住,这对我们来说就算是房子了。”

    “我们还从地上的洞里被赶出来,只好住在干掉的湖床上。”

    “你们有湖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曾经一百五十个人挤在路中间的一只鞋盒子里住。”

    最后,其中一个绅士觉得抱怨太离谱了。他深吸一口气,坐直身体,眼神坚定地说道:“好了,好了。我曾经每天早上十点起床,每晚睡觉前半小时喝一杯硫酸;每天在磨坊里工作二十九个小时,还得自己付钱求老板让我工作。当我们回到家,我的父母会杀了我们,然后在我们的坟墓旁边唱‘哈利路亚’边跳舞。”

    想要变成一个不抱怨的人,首先你要把自己的情绪从消极模式调整到积极模式。然而,你身边可能会一直有人向你抱怨或者抱怨你。他们的消极表达可能会诱使你也加入抱怨的活动中,并将这根抱怨的接力棒传送给其他的人。

    有一天,我来到一家自助餐厅吃饭。老板领我入座时,我无意中听到有人在轻轻哼唱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太阳出来了》(Here Comes the Sun)。当我排队取餐时,我发现我自己也在不自觉地哼唱着这首歌。

    吃完饭后,我到旁边的商店买东西,看到了一个刚才在自助餐厅取餐时站在我旁边的女士。她现在也哼着《太阳出来了》,没准儿就是因为在排队时听到了我哼这首歌。我不禁开始想,有谁会听到她哼的歌并开始哼唱,又有谁会听到那个人哼的歌……我真想知道这能传递给多少人。

    我们的语言,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会以同样的方式传给别人。我们可以选择通过抱怨来向世界传递负面的情绪,也可以下定决心让抱怨传到我们这边就为止。

    我接到一个路易斯安那州的牧师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说:“不抱怨是个彻头彻尾失败的想法!”

    我问:“怎么会呢?”

    “在我的教会中,我把手环发给大家,并做了一系列相关的布道。但他们还是像以往一样抱怨,一点都没有改进。”

    “你花了多少时间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标?”我又问。

    她说:“我没有完成。我近来日子很不好过,所以我就把手环放到一边了。”

    我提醒她,伟大的罗马哲学家普布利留斯·西鲁斯(Publilius Syrus)曾经说过:“大海上风平浪静时,每个人都能够掌舵。”并且,我建议她戴起不抱怨手环,给自己的教众做一个榜样。她不自在地嘟囔了几句,然后很快地挂掉了电话。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接到过她的电话。

    其实,不知为何,这位牧师并没有把握住领导的核心理念以及创造积极关系的关键点。我们必须以身作则,为别人做出榜样。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如果你想要让别人做出改变,如果你想改善关系,那么你就要首先改变自己。

    “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别人效法的样子。”

    ——甘地(Gandhi)

    我之前提到过,由于不抱怨理念在全球的风行,我有幸在全球多个组织、企业进行演讲。其中,有些领导人本人接受了不抱怨的挑战,努力达到了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标。在他们的组织、企业里,工作人员士气增长得更快,效益增长得更多。因为员工们受到自己领导的感召,也急于加入不抱怨的行列,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氛围以及强烈的集体感。

    然而,有些组织、企业仅仅是邀请我过去演讲,并希望借此堵住内心不满的员工或客户的抱怨。一般来说,这样做几乎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当老板、家长、牧师、教练、一家之主想要订紫色手环,希望“使身边所有人停止抱怨”时,我都特别想随手环寄给他们一张小字条,上面写着:“注意:若你自己都做不到,那么这是不会有用的。”

    如果我自己没有在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之前不懈努力、移动手环千百次,如果我没有诚实地与大家分享自己是怎么一步步改变、进步的,不抱怨的理念就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力。

    你想不想让自己的朋友、孩子、家长、配偶、兄弟姐妹、老板、同事以及其他人都不再抱怨?那就必须得有个人带头。必须得有个人敢于坚持自己的路线,虽然这意味着得一次次与身边的人产生摩擦。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人物,并且想要让自己负责管理的人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那么,你要时刻谨记:领导就是冲锋陷阵、永远走在最前面为其他人指明道路的人。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都爱抱怨,并且认为自己属于这个圈子,那么在你短暂的不抱怨之旅中,你会发现自己抱怨得其实比想象的多。并且,同类相吸,你周围的人也是如此。

    当我进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战时,在差不多一个多月后,我发现自己能够连续几天不抱怨了。唯独每次一和老友斯科特(化名)通话,我总是会口出怨言。

    有一次通电话,我的手环换了四次。我对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说:“在我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挑战之前,我得躲着斯科特。他总是会把消极情绪传给我,每次我们一说话我就会抱怨。”

    她说:“我从来没有觉得他消极。”

    我问:“这是真的吗?”

    她回答道:“是啊。每次谈话,我们都会快活、乐观地说说彼此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我过了段时间才反应过来这是为什么。也许,是我将自己与斯科特的交流模式预设为抱怨模式。下次他打电话过来时,我下定决心即使是沉默也绝不抱怨。我没有抱怨,而且,他也没有抱怨!

    漫画人物波戈(Pogo)有一句话说得对:“我们已经遇到了敌人,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不再跟斯科特抱怨时,我们的对话就不再充满了负面情绪和表达了。

    不计其数的人告诉我,他们努力做到不再抱怨,爱抱怨的人现在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所以,要想让你周围的人也减少抱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自己先学会不抱怨。他们会感受到你身上的正能量,因此也会在交往中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负面表达。

    想要做出积极的改变,第一步就是接受现状。逼别人做出改变只会让他们更顽固地坚持现状。

    前几年,日本遭遇了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袭击。之前,中国也发生过大地震。

    这两个国家用不同的口号号召人们做好准备,应对自然灾害。在日本,人们用了“忍耐”“承受”等字眼,而中国用了“战胜”。在日本,如果一栋建筑在地震中屹立不倒,人们会说这栋建筑“承受”住了地震,而在中国,人们会说这栋建筑“战胜”了地震。

    地震时,冲击波从震中释放,摧毁其力所能及之一切地面建筑。人的抱怨也是如此:抱怨由内而外释放,对所有听到抱怨的人都会产生影响。我在前面曾经写到过,因为你阅读了这本书,因此你会开始注意生活中的抱怨,并且注意到那些发出抱怨的人——此前,你从来不曾留意过这些。此外,你还会发现,你会讨厌甚至痛恨那些整天抱怨的人。这时,想一想中日两国应对地震时所用词语的不同吧。

    如果你想要成为战胜抱怨的人,那会比接受它们难得多。你必须学会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不然,你就可能会把别人归类为爱抱怨的人,并且无意中使不良的关系一直维系下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