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文的母亲就对外统一宣称大媳妇一夜暴毙,草草地给土葬了。
    大媳妇的父母也是老实的庄稼人,一开始攀上李家这门亲事,一大家子觉得这是祖上积德,攀上高枝。
    所以李子文的母亲给了他们一笔钱作为安慰,他们也就没有多追究了。
    毕竟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娘家人也管不了婆家的事。
    李家的大儿子,李子文的哥哥,做工回来后,看到枕边人才一日不见,竟不成人样,双目圆睁,肠穿肚烂,死得痛苦的样子,一时惊吓,疯了。
    从此以后,李奶奶便一病不起,在床上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两年,汤药喝了不少,也不见好,更别说传宗接代的大事。
    因为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李奶奶被婆婆休了,送回了娘。
    虽然李奶奶的父亲咽不下去这口恶气,但是也没法据理力争。
    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休妻的第一条就是无后,李老先生只怪自己的女儿福薄。
    李奶奶被赶回家娘家后,李子文的母亲为了抱孙子,给李子文重新订一门亲事。
    李子文却深爱李奶奶,死活不干。
    休妻的事情李子文就和母亲闹得死去活来,最后因为绝食饿昏了,才给母亲有机可乘。
    李子文认定了李奶奶,答应她这辈子不会再娶。
    李子文隔三差五还会偷偷去看望李奶奶,两个人依然心心相惜。
    李奶奶回到娘家后,经过调养,病也就好了大半,人开始白胖起来。
    李子文不愿意违背与李奶奶的誓言,又经不住李家老太太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以死相逼,干脆参了军,跟着部队上前线保家卫国了。
    李子文走得那天,天空朝霞血红一片,像被前线战士鲜血染红了的鸭绿江。
    李奶奶那天去送李子文时,哭得昏天暗地,仿佛冥冥之中告诉她,那一面就是这辈子最后一面。
    李奶奶在李子文走得时候已经怀有身孕,腊月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怕李家老太太来要,就藏了起来,没让所有人知道。
    李奶奶父亲给孩子取名叫做李建国,希望他将来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建国立业。
    农村人都知道小儿难养,为了孩子好养活,都会取一个贱名字,李奶奶母亲就给外孙取名“大柱”
    。
    李建国就这样被藏了一年,李奶奶在娘家一直过着清苦却三餐温饱的日子。
    当年,李子文家逐渐没落,穷困潦倒,李子文母亲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中秋节夜里上吊自杀了,留下一个疯哥哥从此以后失踪了。
    李奶奶年轻的时候被休了,男人也走了,李奶奶学效历代贞洁女子,带着李建国守寡立起贞节牌坊。
    村里人都认为李奶奶是个行为不检点的女人,被夫家休了,竟然偷汉子,还生了个儿子带回来。
    如今还为自己立起贞节牌坊,真是个没脸没皮的人,所以平时见到李奶奶母子避而远之,指指点点。
    李奶奶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她认为嘴长在别人脸上,尊严是自己活出来的。
    李奶奶是个性格要强的女人,人生既然给了她这样的不幸,与其抱怨,不如好好的活下去,比谁活得都好。
    第二天开春,时遇大旱,李奶奶的父亲作为一个教书先生,一身傲骨,因为女儿的事情,经常被乡里乡亲在背后指指点点的,郁结在心,一病不起。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年旱灾,四处颗粒无收,饥荒和疾病要了李奶奶父母的命。
    那一刻,李奶奶抱着幼小的儿子站在倾盆大雨里,就这样一直看着他们的坟墓,面对天灾人祸,人永远显得无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