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后山云笼雾罩,细雨罗烟,远处不时传来轰鸣的瀑布声。
    莫离这一日,早早起床,穿行在林间,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湿润,昨日的疲惫顿消。
    少时,回到竹屋中,莫离在香炉上点上一块清檀,席地而坐,翻阅起不知那些快被翻烂的道家书籍,他很迫切的希望能够从中找到道之真义。
    《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何为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为道。
    反者道之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身为真己,身是幻躯。
    幻身假物,若逆旅蜕居耳,何足恋也。
    真身飞升,可化千百,无施不可,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
    人身本是一团腥秽物,涂搽模样巧成魔,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老子的《道德经》被道教尊为圣典,其义深奥,包罗万象,蕴含真理。
    大慧根者读,可寻修道之法门;大贤者读,可明道德真理;普通人读,或仅为一笑而过。
    莫离读此经不下数百遍,经书中的内容可谓是倒背如流,此前读此书阅读越快,而如今独此经书,他慢了。
    他似乎从《道德经》中能够捕捉到那一丝天地奥义,修真要诀。
    他想起紫云真人在授业台授课之时所说: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
    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
    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
    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
    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
    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
    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
    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悬俱是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