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遣队分散在坳地三面的山上,先对目标地点进行观察。
    一旦“梯队”
    拿到中央的许可,第四梯队SMU的战士们就会乘着直升机突入,镇压剩下的敌人并彻底搜查整个据点。
    第四梯队机动部队和第三梯队合成威力侦查团也立刻进山,把守住省道和关键地点,形成一道包围圈,一方面阻止“林业公司”
    的敌人外逃,也防止其他当地势力前来支援。
    狙击小组和两个轻机枪火力小组进入了三面山岭上的阵地。
    在南面山坡上,黄龙和观瞄手找到一处适合隐蔽和观察的凹坑,前方灌木和树林的密度适中,两侧还有山岩作掩护,拥有俯视山下据点的最佳视野。
    两人将一把雷明顿MSR和一把巴雷特M107架好,枪身上都点缀着伪装网和枝叶。
    同时还有一把FNHAMR盖在一旁的伪装网下,黄龙腰间还各拴着一把SCARPDW,以备不时之需。
    观瞄手提着背包前往狙击位置的周围,错落有致的安放反步兵地雷。
    但他并不是简单的把这些地雷布置在地上,而是把一部分安放在树枝上,斜向下对着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这极大的增加了反步兵地雷的杀伤范围和效果,是一种恶毒的战术。
    黄龙也从取出各式手榴弹放在身旁,然后架起狙击步枪,通过枪上的合成式瞄准镜观察着谷地。
    至于两个火力小组,则都由第四梯队调来的新战友充当。
    一组装备着一挺FNH-19轻机枪——使用7.62mm埋头弹和旋转式弹膛。
    而另一组的主武器则是一挺FNH-20轻量化中型机枪。
    虽然名字里有“轻量化”
    字眼,但不论所使用的.338NM口径埋头弹还是枪支本身,尺寸都着实不小。
    不过对于装备着轻型动力外骨骼的机枪组来说,弹药和枪支的重量并不是问题。
    虽然看上去很大,但FNH-20的空枪重量也只有10公斤而已——比现今的大部分轻机枪都轻很多。
    机枪小组把中型机枪架在灌木草丛后,并披上一层光电伪装帘,主要是为了遮蔽机枪的红外特征。
    枪口还有着硕大的特种消音器,进一步抑制枪口的焰光和噪音。
    如注的雨水从伪装帘上淌过,火力小组坐在滂沱夜雨中,如同雕像般安静。
    而与此同时,元空和陈诺先行接近大院。
    其余队员组成两支突击小组,从南北方悄然接近。
    虽然几乎可以确定山中不会有勤国旅的巡逻,但分遣队依旧要小心前进。
    他们行进在陡峭的山林间,轻盈脚步落在厚重的枝桠和落叶腐殖上,如同丛林中潜行的黑豹,身影没于夤夜雨幕和幢幢密林,声音隐于风声雨沥、林涛树海中。
    就连林间虫蛇禽兽都只是闻其声,却不见其形。
    尽管此时后院的堆场间正火光冲天,但整个大院内的守备兵力丝毫未见减少——倒不如说,据点内的勤国旅部队已经全面戒备。
    他们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越野车辆就大大方方的在道路上巡逻,车顶上搭载着重机枪甚至无后坐力炮和反坦克导弹。
    更有数辆MowagPiranha步战车把守在各路口——主要是轻便的两轴型,但也有一辆全副武装的四轴八轮式战车,明晃晃的车灯光芒刺透了寂静而冰凉的雨幕。
    虽然相比于如今最先进的步战车,“食人鱼”
    已是廉颇老矣,但火力依然不减。
    车身上的东欧军队迷彩显得有些斑驳老旧,却依然保留了下来,毕竟非常适合这里的丛林环境。
    “果然……勤国旅手上好东西不少啊……”
    观瞄手小声嘀咕着,又突然打断了自己的话语——就在此时,一个奇怪的大家伙踏出仓库的卷帘门,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这是一台工程机械,或者说,是一台用工程机械改装而来的战车。
    巨大的四足型底盘能在崎岖的地形上爬行,钢铁身躯上还保留着醒目的橙色涂漆。
    只是硕大的身躯还披挂着黑色的装甲板和反应式装甲,底盘上的座舱和吊臂也被拆除,换成了扁平的无人平台和五花八门的武器站——从重机枪到火箭筒,不一而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