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回到这个年代以后,自已一直没有按原来历史既定的轨迹行事,相应的结果也不一样。
    但是,来西湖游船,自已并没有刻意去改变什么啊?为何这历史也变得不一样了呢?
    现在也不是思索这些事情的时刻,先救人要紧。
    那船沉得飞快,倾刻间便没入了湖底。
    宋时的西湖,经苏东坡疏导之后,远比今天的西湖深得多。
    迁都临安(名义上仍是行在,实际上是都城)以后,人口激增,要解决一百多万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西湖便需要储存更多的水,以防天旱时水不够用。
    因此,又进一步将西湖挖深了,因此,此时的西湖,大多数地方的水是非常深的,这灯船沉下去,很快就没顶了。
    文天祥跳入水中,向着一条人影游去,他水性极佳,很快便游到了那人面前,再托着他划到船边,众人七手八脚将其救了上来。
    就这样,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奈何落水的人数众多,此时夜风也大,再加上晚上天黑,看不太分明,纵然是众人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救得几人上船。
    这些书生,从小被关在家里读圣贤书。
    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个个都是旱鸭子,也就谈不上去下水救人了,只能在船上帮衬一下,将人拉上来。
    只有文天祥和文天璧两人通水性,自然效率不高了。
    至于那些划船的船夫们,水性自然是极好的,但他们都在船舱底下划船,船舱底下有一个小窗口,不能过人,只能够让桨穿过。
    等到船夫们闻讯跑上来时,却是晚了一些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对面的船沉了,水性最好的船夫们却也只逃出了两人的原因。
    他们处在相对封闭的船底舱中,船被凿穿之后,水汹涌而进,他们却是无路可逃。
    还是这些船夫长年在湖上讨生活,水性极佳,这才逃出两人。
    其中一名被救上来的男子,却是谢枋得。
    他刚一落水,便被文天祥看见,救了上来。
    远处,丁韦和董天赐站在船上,听着随风吹来,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的救命声。
    “好像另一条船刚好在旁边,他们该不会被救起来吧?”
    董天赐说道。
    丁韦不以为然的说道:“不管他们会不会被救上来,我总归是先出了这口恶气了。
    淹死了也好,没淹死也没关系,以后再继续弄他们。”
    董天赐说道:”
    说得不错,无论他们今夜是否死在这西湖之中,先给他们一点教训。
    若是死了,那自然更好;若是没死,以后再寻个机会就是。
    就凭我们两人在这临安城中的手段,还怕寻不到吗?“
    丁韦说道:“算算时间,我们也该过去救人了,总不好见死不救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