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排风散这张古方,在现代社会的中医学界仍然是比较有名的,一是它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二是它是典型的与“十八反十九畏’相冲突的药方。
    十八反十九畏是指有些药物合用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医家用药之时,要避免这类相反相畏的药出现在同一张药方之中。
    《儒门事亲》对此编成了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不过,凡事皆无绝对,现代医学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要对病情有确切了解,药物份量搭配得当,一些相反相畏的药物,往往对病情的治疗有奇效。
    在实践中,很多医生都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
    十八反”
    的药方,大多数也没有什么问题。
    尽管如此,中医在教导学生时,仍然会要求学生尽量不要开这类药方。
    大排风散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乃是千古名方,一直延用至现代社会。
    这张药方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考验,现代中医学也在临床上证明了它的效用,可以说毫无问题。
    关键的问题在剂量上面。
    大排风散对于各类药物的剂量拿捏得恰到好处,但抓药的过程是否有问题,那便不是医生的职责了。
    比如说,细辛与黎芦,只要份量加大,那是真的可以吃死人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细辛、黎芦,算是中药之中毒性相对较大的虎狼之药,而且两者还相反相冲,更是会进一步加大毒性。
    实际上,十八反出自《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但编成歌谣在民众中流传,却是在金朝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之中,到了明清之后,十八反十九畏的歌谣流传甚广,已是妇孺皆知,稍微有点见识的读书人,对这些东西也可谓是耳熟能详。
    不过,此时还是宋朝,虽然金朝人张从正的《儒门事亲》已经成书几十年。
    但在农业社会,又是另一个政权下的人所著的书籍,因此,在南宋仍然不为大众所知。
    直至数百年后,十八反的歌谣才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
    至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相反相恶,毕竟不如歌诀那么朗朗上口,除了专职攻医学的人,一般平民百姓却是所知不多。
    此时的文天详不过二十岁,十年寒窗,专攻圣贤书,学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若不是穿越回来,有了两世记忆,这大排风散,他也是不知道的。
    但十几年后,他领兵作战,对抗元朝的军队。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里面的粮草,可不仅仅是粮食和草料,就好像我们说吃饭不仅仅是指吃米饭一样。
    粮草先行,即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药物也是其中之一。
    而且,在后来的战争中,军队也经历过瘟疫,身为主帅,对于军中需要的药材便有所了解。
    他甚至还专门去查阅过医书,为治疗军中瘟疫寻找合适的古方。
    在现代社会,有一次,他老婆病了,医生给开的药方便是大排风散,疗效很不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