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坊开业的第一周的销售异常火爆,沈嘉没有料到自己的臭名声对此能够推波助澜。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因为玻璃,肥皂以及烈酒吸引顾客的话,那么三天后,热情不减的顾客,肯定不是几样新品能够吸引的。
    抚顺百姓第一次发现,原来购物还可以自选。
    即便你不想买任何东西,也可以带着孩童进去兜一圈。
    饱受战争的抚顺百姓,突然间发现了一个新去处,那就是嘉禾坊。
    于是自开业来,嘉禾坊客流量激增,让贵叔下面的伙计叫苦不迭。
    贵叔连续几晚又训练了一批新伙计,投入到嘉禾坊运营中。
    客流量暴增的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偷窃。
    大明百姓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盗窃行为自是不屑为之。
    但抚顺城内流民众多,难免良莠不齐。
    从第三日开始,伙计们陆续发现了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沈嘉为此请来了民兵驻守超市出口。
    沈嘉这种蛮横的行为惹的西市商户怨言频出,他们认为沈嘉带来明军,破坏了西市规矩。
    一些商户不惜结成联盟,试图通过城中大户,胁迫官府向沈嘉施压。
    抚顺商户在鞑子手下被惯坏了,他们忘记了沈嘉的另外一个身份。
    在这种“官商勾结”
    的反击下,抚顺商户投诉,上诉均无人理睬,最后只能坐视沈嘉独大。
    沈嘉近乎蛮横无理的做法,让一众商户头疼不已,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另寻出路,数日后,一队由众商户推选的代表,携带大量金银,秘密前往京城。
    这其中有一位二十出头的年青人,正对着另外一位说道:“王兄,这妖人手法甚怪,此去京城,我们可是一点胜算都没有啊。”
    “怎么葛兄,你怕了?”
    ”
    不怕不怕,好歹我也跟鞑子拼过命的,这有什么好怕的。
    “
    ”
    那不就成了,这妖人在抚顺蹦跶,那是因为没有人制衡他,大明是读书人的天下,他一介兵痞,能奈我何?再说,武人之祸人人皆知,此去京城,我们找机会,且行且看。
    “
    抚顺城的沈嘉并不知道商户的行动,他还沉浸在开业的喜悦中。
    随着信息的传播,连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贩们也知道抚顺城中有个嘉禾坊。
    很快随着街谈巷议的传播,人们对新出来的香皂,玻璃制品和烈酒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情。
    从蒙古来的牛马贩子最喜欢购买烈酒,他们觉得这种酒最能代表蒙古汉子的豪爽。
    为了从豪爽的蒙古汉子身上赚钱,商贩们就是向高度烈酒中兑水,他们认为即便兑水后的白酒,也能够让草原上的勇士匍匐在自己的酒杯下。
    肥皂,对于湿热的江南而言,去除体味和汗腥味非常有用,是江南商人热衷购买的物品。
    来自辽沈,以及江南的商户,对嘉禾坊的玻璃和肥皂产生了浓厚兴趣。
    关内各地都是靠窗纱或者白纸糊窗户,屋内透光有限,难免有些昏暗。
    而玻璃的横空出世,让这个问题不复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