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一手拉着王贵安,一手拉着另一个男孩子,站到了已经成为雏形的圆圈里。
    郑存梁则拥着王晓华-梅,站在了王晓娟和王晓华-梅中间。
    王晓华-梅很为自己刚才的想法脸红,在心里把自己吐槽了一番:胡思乱想什么呢?这个时期的孩子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根本不知“男女授受不亲”
    ,也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互相搭肩钩背到二、三年级。
    何况现在刚刚上学,他们的接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笔者想:如果把他们的举动拍摄下来,传到现如今的网上,不知会引起多少人指责“少不正经!”
    “早恋!”
    王晓华-梅啊王晓华-梅,你几世为人,把思想搞复杂了,戴上有色眼镜看起小孩子来了!
    王晓华-梅自责的工夫,人圈已经围好了,基本是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有十大几个,围了一个很大的圆圈。
    “你们谁带着手绢?”
    郑存梁说。
    王晓娟:“我带着哩。”
    “我也带着哩!”
    吴素巧说。
    郑存梁:“你们两个人划拳,谁赢了谁丢手绢。”
    王晓娟与吴素巧石头、剪子、布了一番,结果王晓娟赢了,她第一个丢手绢。
    把手绢丢给谁很随意,完全由丢手绢的人选择。
    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都有爱表现的心理儿,谁也愿意当丢手绢的,成为这一轮儿的主角。
    所以,大多数都是丢给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儿。
    这一圈孩子当中,王晓娟、王秀棉和吴素巧,三个人互为好朋友。
    这样一来,王晓娟把手绢丢给王秀棉,王秀棉丢给吴素巧,吴素巧又丢给王晓娟。
    好几圈儿都是在她们三个之间替换。
    男孩子没有一个被放手绢的,不干了。
    说:“合着光让我们给你们仨当拉拉队了!
    这样不行,必须女的丢给男的,男的丢给女的,差花开。”
    意见很快被采纳。
    于是,持手绢的吴素巧把手绢丢在了郑存梁背后,郑存梁丢给了王晓华-梅,王晓华-梅丢给了另一个男孩儿,另一个男孩儿丢给了另一个女孩儿,另一个女孩儿丢给了再另一个男孩儿,再另一个男孩儿丢给了王晓华-梅……
    以后都是如此,每有四圈儿,必定有王晓华-梅丢一次。
    让王晓华-梅感动的是,王贵安竟然也把手绢丢在了她的背后。
    这一回女孩子不干了,说男孩子们都向着傻子傻梅,傻梅一个人占了女生这边的一半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