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按部就班地过了一天,前世的王店大集日到了。
    这个集王晓华-梅必须赶,她已经买了好几包袱小旧衣裳,钱都是用的卖队里的嫩玉米钱,这个钱必须兑回来;
    再就是她许诺了前世的王晓叶,用处理她家旧衣服的钱给她买这世里的笨鸡蛋。
    亏欠的也好,许诺的也罢,都得通过卖旧衣裳折腾回来,才能达到自己的心愿。
    王晓华-梅一早便预备下下午去城里卖的嫩玉米、给王晓叶捎的鲜红薯叶。
    吃过早饭便溜出队部,背人处闪进空间通道,从后门来到前世村中的集市上。
    集上已经有了很多摆地摊的,而且还分品类,卖什么的挨着卖什么的。
    王晓华-梅是用儿童自行车推着货物来的,在一个卖成衣的地摊旁停住,解开包袱就叫卖起来:
    “卖小衣裳唻!
    小的一块钱一件儿,大些的两块钱一件儿,管挑管拣,经济实惠,耐穿又耐看。
    快来买哟,保你买了一回还想买二回!”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口齿清晰地一口气说出这一大段吆喝来,再加上甜润的童音,听到的没有一个不投来赞许的目光。
    “你大人呢?怎么让你在这里守摊儿?”
    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关切地说:“要是有人拿了衣裳不给钱,你连追都追不上!”
    王晓华-梅冲她笑笑:“奶奶,咱这是社会主义,没人欺负一个小孩子,您说是吧?”
    看了看这个老太太的眉眼儿,很有些像二十八年前的恒嫂。
    再看她的身段儿和走路的姿势,不是恒嫂又是哪个。
    恒嫂是成伯母的儿媳妇,丈夫叫王贵恒,比王晓华大一岁,恒嫂又比丈夫小一岁,前世里王晓华与她很谈得来。
    王晓华去世那年春天,恒嫂偷着生了个二女儿。
    王贵恒重男轻女,还打算让王晓华抱养呢!
    从二十世纪的一九五八年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的二00八年,时隔五十年,还能见到那世的人们,这让王晓华-梅很是兴奋。
    不由仔细观看起路人来。
    这一看不要紧,还真有很多面目似曾相识的人。
    面对眼前,再回忆二十八前自己在世时的相貌,还都对上号喽。
    那天向人家打听王贵勇的那对老夫妇也来赶集。
    经过今昔对比也认了出来,原来是现实中的峰婶子夫妇俩。
    自己一天价“峰婶子”
    “峰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