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梅这样一说,王晓叶还真动了心:“要是这样敢情好。
    我家里旧衣裳不少,都在箱子里压箱底。
    这时人们都赶潮流,没人穿旧的,送人都没处送。
    你要能卖就全拿去。
    至于鸡蛋钱,我另给你。”
    王晓华-梅:“这样吧,如果能卖了,我就扣下你的鸡蛋钱;卖不了,我再给你要,怎么样?”
    王晓叶点点头:“也可以。
    不过,你一定给我说实话,不能给我垫钱。”
    “一定!”
    在撂嫩玉米时,王晓叶却嫌多:“我说过了,我还有,你撂下两份换小旧衣裳的就行了,别给我留。”
    王晓华-梅心想:这个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一点儿污染也没有,癌症病人吃最好不过了。
    便说道:“我告诉你一个吃法儿,保管你就不够吃了。
    “你用槎床把嫩玉米粒儿檫成糊状煮棒碴子粥,清香甜糯,可好吃哩,我妈今天早晨就给我做的这个。
    我吃了一大碗。”
    心里话:母亲在世时没少给咱们煮这粥,你是口高了,还是忘了。
    王晓叶恍然大悟:“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我母亲在的时候,也给我煮过嫩玉米棒碴子粥,有一股嫩玉米的清香味儿,确实比老玉米粥好吃。
    谢谢你,腊梅,你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吃法儿。”
    一提到母亲,王晓华-梅便有种想说实情的冲动,怕控制不住自己,忙站起身说道:
    “那你就多吃些,我这玉米没上化肥没打农药,对你的病有好处。
    以后只要我来城里,就给你捎嫩玉米和嫩红薯叶来,甭舍不得吃。
    “今天我先把这一包小衣裳带走,你的拾掇出来以后再带。
    再见,我走了!”
    王晓叶把她送到大门口,还有些恋恋不舍。
    今天这是怎么啦?忽然之间对这个小姑娘产生了一种亲切感。
    是因为她送来了抗癌的红薯叶和笨鸡蛋,还是因为提起了母亲做的嫩玉米棒碴子粥?
    王晓叶心里感激着、疑惑着,总觉得与这个小姑娘有某种联系,要不然,不会在她每次走了以后,心里都会有种失落感。
    王晓华-梅又来到农贸市场。
    这里依然有人在等着。
    李老师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