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一块钱一穗嫩玉米,也忒鼓了吧,都赶上一斤干玉米粒儿的价钱了。”
    一个路人边走边嘟哝。
    “下午去。”
    卖嫩玉米的小贩回应熟人:“种得多,想在近处卖点儿,没想到卖不动。”
    熟人:“这里是农村,家家种的都有,谁还花钱买这个。”
    卖嫩玉米的:“你说的对,再不来了。”
    王晓华-梅却听得心花怒放:一块钱一穗嫩玉米,一块钱一斤干玉米粒儿,卖嫩玉米赚大发了!
    根据前世经验,她知道今年生产队丰产不丰收,大炼钢铁、兴修水利,占用了一批整劳动力。
    妇女、辅助劳力力气小,庄稼没收多少就下起秋傻子,老天爷二十多天没睁眼,庄稼烂在地里很多。
    明年就是灾荒年,何不现在卖一批嫩玉米,攒着钱明年春天买成干玉米粒儿,也好解决队里粮食不够吃问题。
    田里的庄稼虽然都是队上的,自己利用空间通道暗中这么折腾一下,保不住就能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
    王晓华-梅这么一想,也没心思再逛了,在空间里往回走。
    “收废品唻!
    旧自行车、旧缝纫机、旧电冰箱、旧电视机、生铁熟铁都要!”
    一个开着三马的中年男人,边走边用扩音器广播,把王晓华-梅给吸引住了。
    “一辆老加重飞鸽车,你给多少钱?”
    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人问。
    “老行市,十块!”
    收废品的回答。
    “太少了吧,我这个还能骑,只是有了电动的,骑不着了。”
    “再能骑我收回去也不骑,同样送到回收站,当废铁给价。
    卖不?”
    “再长长。”
    “不能长了,再长我合不着!”
    “那我再放放。”
    “你就放着吧,放的十块钱也不值了再卖!”
    收废品的揶揄道,开着三马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