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沿着江汉平原一路北上,沿途的风光尽收眼底。
    春色妖娆、景色宜人。
    列车摩擦产生的音响,钢轨于车轮产生的音响,形成特殊的交响乐,令人陶醉其间。
    1887年至1906年,京汉铁路历时9年,终于磕磕绊绊艰难建成通车。
    仅仅过去3年,这条铁路大动脉尽管质量不好、速度较慢,但是对于沿途经济拉动可谓是井喷。
    尤其是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重要商埠,京汉铁路的贯通,改变了武汉在中国近代的格局,武汉不再是充当长江流域横向传导的角色。
    南北纵向铁路线贯通,在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前提下,还有成千上万的运力,这更加有力的推动了汉口商贸的发展和繁荣。
    当时,一名到过汉口的英国人曾感叹:中国内地商人很快的利用起这一改善了的交通条件,通过汉口把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农产品迅速散往各地,短短3年,汉口商贸的枢纽功能几乎翻了几倍,极大的促进了物流、人流的大迁徙。
    包厢内,顏家康望着窗外迷人的景色,盘算唐突去见袁世凯的结果,这个决定在周村出发时就拟定了。
    时下袁世凯“解甲归田”
    ,时机恰到好处。
    此番除了表达衷心以外,一定要让袁世凯对铁路“情有独钟”
    ,彻底改变其想法。
    “大人,十几年前老夫曾来过汉口,当时汉口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凸显繁华,没有想到平汉铁路通车仅过去3年,汉口几乎大变样。
    要想富先修路,大人的言讳精辟!”
    胡伯庸打破沉默。
    顏家康从沉思中唤醒道:“胡先生能有这种感悟,说明先生有了现代思维方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人的言传身教,老夫岂能是榆木瓜脑袋。”
    “胡先生,武汉之行所见所闻本官感触颇深,京汉铁路能建成通车,张之洞功不可没。
    听说他重病大限将至,又一位重臣将要离去,令人惋惜。”
    “生老病死乃天意,大人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胡先生,此番本官唐突去见袁世凯,你说他能见我吗?”
    顏家康试探询问。
    胡伯庸绿着胡须道:“若是袁世凯依然位高权重,断然不会见你。
    可是现在不同,袁世凯罢官下野,巴不得有人去拜访,不用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
    况且大人仅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袁世凯老奸巨猾,我担心他揣摩本官有什么企图?”
    “若想让袁世凯放心,老夫以为:切记朝堂之事不可妄加评论,只需表忠心即可。
    另外你的长处是经济,在这方面可以无所顾忌。
    还有,大人年轻气盛,要在玩字上下功夫。
    听说袁世凯新修了宅子,隐居安阳后雄风不减娶了九姨太。
    这位九姨太二十出头美貌如花,九姨太本来是五姨太的贴身丫鬟,袁世凯安阳隐居后,便把她收为九姨太。
    听说袁世凯非常宠爱九姨太,特意在安阳城内购置一宅院,名为袁氏小宅。”
    其实这些情况顏家康谙熟,但是在胡伯庸面前不能表示自己什么都知道,否则无法自圆其说。
    “胡先生,对于显赫人物的了解,是你的专长,说说袁世凯的家庭情况?”
    顏家康明知故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