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神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
    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
    尽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大意】
    神宗有一句佳言:“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而作诗的秘诀是:“多多运用眼前景致和俗言谚语。”
    因为世间极高深的道理,往往是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是出于无心的真情流露,可见有意者远于理,而无心者近于真。
    261.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大意】
    江河的水虽然一直不停在流动,但是两岸的人却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这样反倒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却不妨碍白云的浮动,这景观可使人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的玄机。
    262.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
    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大意】
    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可是一旦沉迷留恋在这里而不走,就会
    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
    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狂热念头,就会把原本风雅的事变成俗不可耐的市侩。
    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毫不为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
    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快乐的仙境;反之一旦内心产生邪念而迷恋声色物欲,即
    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坠入痛苦深渊。
    263.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
    又恍尔现前。
    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大意】
    每当周围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就会忘得一
    干二净;每当周围环境安宁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
    眼前。
    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有一点点区分,那么灵智的昏暗和明朗就
    会迥然不同。
    264.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