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信厚厚一沓,知府将沈青檀与赵颐的事迹,以及关州的情况,详尽地写下来。
    只是读着他的信,便知他写信时的澎湃心情。
    靖安帝仔细看完密信,哈哈大笑几声,笑声格外洪亮,一扫之前的低沉情绪。
    大臣们神情疑惑,不明白靖安帝为何笑得如此开怀。
    他们刚才商议如何安置关州灾民,一首没有商议出最为合适的策略。
    只因国库与粮仓全都受到限制。
    靖安帝的脸色阴沉,分明是有发怒的迹象。
    能够让靖安帝开怀,莫非是关州灾民一事得到解决了?
    “诸位爱卿,关州一事己经得到良好的解决。”
    靖安帝整理七八张素笺,疑心知府拿出曾经殿试时做文章的水平,将赵颐与沈青檀夸得天花乱坠。
    他对这个知府印象十分深刻,每回写奏折都是长篇大论,无关紧要的事情赘述一大堆。
    只需看个开头与结尾,便清楚奏折的核心内容。
    这一封信事关沈青檀与赵颐,倒是没有多少水分,他意犹未尽地看完了。
    靖安帝顺手将密信递给曹公公:“你给诸位爱卿们过目。”
    曹公公捧着密信,递给就近的内阁首辅。
    首辅拿着密信,一摸厚度,便猜出是谁写的了。
    正是他那话痨的学生。
    他放远了一点,一眼扫过,只看核心。
    不过看了几行,首辅读信的速度放慢下来,逐字往下看。
    关州知府在信里交代,关州百姓归乡后,无屋可住,每日靠领着救济粥果腹。
    朝廷运去的赈灾物资与捐赠的粮食,看似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可关州受灾的面积很广泛,只能够保证灾民们短期内有粮食可吃。
    因为关州的百姓长期受到压迫,大半抛弃耕地去逃荒,全都是荒地。
    所以并不像各地百姓开荒耕种,即将要迎来大丰收。
    即便是要丰收,也得等到下半年去。
    而这将近半年的时间,只靠赈灾的物资,完全是不够的。
    每一粒粮食,都需要精打细算。
    因此每个人都是定量的食物,要么是吃不饱,要么是饿得快。
    关州的奸商嗅到了巨大的利益,只用一碗红薯饭,或者是两个窝窝头,雇佣灾民们干活。
    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唤,卖力气的灾民苦不堪言。
    之后永康商行雇佣灾民,给的工钱与伙食很公道,而被奸商压榨的灾民们便开始暴乱,使得奸商们损失惨重。
    他们查出永康商行的东家是赵颐,便存了报复的心思,安排人在西山刺杀。
    赵颐认为一个商贾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怀疑关州还有贪官的余党在背后协助奸商。
    若是余党没有除尽,今后又会死灰复燃,继续在关州兴风作浪。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明,刺杀的人在暗,指不定会再次遭到暗杀。
    若是想要查清楚是谁动的手,便不能打草惊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