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幕府将军直播间最新章节!

    (ps:首先感谢此篇帖子的作者——darkdragonking,对一直困惑我的战国时期粮食产量以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我个人认为这篇帖子得出的结论与我查找的资料出入不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就放出帖子原文,供感兴趣的童鞋评阅。)

    日本战国时代一石到底是多少斤米,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但即使是上网搜,也没有确切的数值。有人说是17~20公斤,有人说相当于1.8中国石,有人说等于150公斤,有人说是30公斤,有人说一石稻谷是120斤,甚至还有一石稻谷13~15公斤的荒唐说法。如果按全国产量2200万石,人口1000万来算,每石20公斤,2200万石就是88000万斤,平均每人每年88斤粮食,这样根本不够最低生活保障,一个人每天再怎么少也得有七八两米,按7两算,一年就是255.5斤粮食,88斤连吃都不够,更别提养兵打仗了,所以这个结论绝对不靠谱。

    那么到底怎么算才靠谱呢?我觉得,应该按可靠且固定的数值来计算,这里有三个不变项,就是稻米的产量、人的口粮和稻米的比重,这三个项目是相对固定的。首先看明治初期的粮食产量,最高的比如高知,平均每町产稻米23.18石,但最少的,比如秋田,平均产量只有每町5.3石,除此之外,东京是12.77石,京都14.14石,大阪14.52石,神奈川18.3石,长崎8.9石,千叶9.71石,爱知14.68石,岐阜12.99石等等,总之全国均产量是平均每町12.36石。而太阁检地的规定是上田每反1.5石,中田每反1.3石,下田每反1.1石,1町=10反,也就是说上田每町至少要产15石才能交差,造成与明治初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因为明治维新度量单位的变更,明治19年将一石的容积改为180.39升,1尺改为30.3厘米。旧制的一尺等于28.89厘米,那么旧制的一石是多少升呢?

    好在新京升有具体的数据,新京升是一个方形的盒子,底边长4寸9分,高2寸7分,49×49×27=64827立方分,1寸=2.889厘米,一京升也就等于1563.1424立方厘米,也就是约1.563公升。10京升=1斗,10斗=1石,也就是说,日本战国时期的1石=156.3公升。这样算来,明治时期的12.36石就等于2229.6424公升,相当于战国时代的14.25石左右,最高的23.18石就等于26.7石,可真是不少的产量。

    之前有人用过跟我类似的算法来算重量,引用该贴http://tieba.baidu.com/f?kz=92618944321楼的话:

    日本的一石和明朝的一旦虽然理论上都合一百升,但两国用的枡完全不同。在日本,战国时期乃至安土桃山时代没有全国统一的用枡,以中部的织丰政权使用的十合枡即京枡为例(除此之外各地使用的还有十四合枡、十二合枡等),量度为纵横五寸、深二寸五分,总容积约1.74公升;进入江户时代,幕府在宽文年间发布《京枡统一令》,全国使用改良过的新京枡,此时量度为纵横四寸九分、深二寸七分,总容积变为约1.80公升。而明代官方用升,按《中国度量衡史》,仅合约1.07公升,合成石则日本一石约180.39公升(新京枡),明朝仅107.37公升,相差超过三分之二。

    而明朝一旦米重量为153.5公斤左右。

    由此推算,战国时代日本的米一石重257.89公斤

    跟我推断的结论不同,其原因是这个人的知识不够用,因为京升是由底4寸9分高2寸7分在江户时代改制成底5寸高2寸5分的,而且旧制的一尺等于28.89厘米,但他使用的是30.3厘米,所以他的数值明显不靠谱。他的“明代一石等于153.5公斤”是出自《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里面说一升精米等于1.5斤(注意是斤不是公斤),铁斛上底的边长9寸,下底边长15寸,高10寸,根据正四棱台体体积公式10×[9×9+15×15√(9×9×15×15)]÷3=1470立方寸。《律吕精义》里说地尺长32.654厘米,《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为32.64厘米,前者1立方寸=34.818毫升,后者=34.774毫升。前者1斛=51182.46毫升,后者1斛=51117.78,2斛=1石,这样算下来,1石就等于102.2升到102.4升左右。这样才能得出1石约等于153.5斤的数值,抄也抄出个错的那可就丢人了。

    以此逻辑,日本战国的1石156.3升就等于234.45斤,江户时代1石150.7升就等于226.05斤,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米的质量问题,1升=1.5斤指的是现代精米的均重,最重的可能还有1升=1.6到1.7斤的米,古代米的质量可能要比现代的杂交水稻略差,而且当时的稻壳剥离技术不如现代的,当时的米就相当于现在的糙米,所以我认为,应该按1升=1.4斤或者稍微多一点的算法来算,以1升=1.4斤来算,一石等于218.82斤,以1升=1.41斤来算,一石等于220.383斤,以1升=1.425斤来算,一石等于222.7275斤,以1升=1.45斤来算,1石=226.635斤。拿一升米1.41斤来看,一石大致就是220斤左右。至于米的重量,有的观点认为1升水=2斤,而米比水重,所以1升米应该是2斤以上,其实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因为米之间会有很多空隙,所以一升米比一升水重的逻辑是不科学的。

    再看我国1840年至1900年全国平均的稻米产量(出自《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引用的日本文献):

    1840年217.3斤

    1845年217.3斤

    1850年217.3斤

    1855年212.9斤

    1860年206.9斤

    1865年201.9斤

    1870年204.7斤

    1875年207.3斤

    1880年209.9斤

    1885年212.7斤

    1890年215.1斤

    1895年217.3斤

    1900年218.9斤

    平均212.269斤

    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种植技术并没有什么提升,而且由于满清统治者不懂得耕地,所以相比明代还略有下降,并且由于晚清时期局势不稳,粮食产量也会受影响,所以该数值可能会比明代略低。现在由于有了杂交水稻,亩产可以实现一千斤,但在这之前米的产量只有三百斤,“大月禁”时期米的亩产普遍为“二三百斤”或者“三百斤左右”,小麦是“一百斤左右”,高粱和玉米是“不足二百斤”。进入20世纪后,粮食产量开始增加至220斤以上,1930年突破230斤,1940年为238.9斤,1945年为242.7斤,1950年增至250斤以上,按这个增长率来看,明代平均产量也应该是210到220斤左右。还有一种说法说明代亩产三百斤,这很奇怪,不过明代收获的统计方式是以稻谷并非稻米,也就是说是带着稻壳的,稻谷的出米率以品种不同有65%、66%、72%、78%不等,现代均以70%来算,拿这个三百斤来算,实际产米就是210斤,而明代一亩相当于现在的0.9216亩,这样亩产就是约等于228斤,虽然这种算法很不科学,不过也能侧面证明明代的标准产量应该是228斤以内,约为215斤。

    按《陆桴亭思辨录辑要》中江南的产量:“今江南种田法,每人莳秧六稞,相去八寸,则一步之地,当得稞六十余。刈获之日,每人刈稻一行为六稞,又一行为十二稞,为一铺。收束之日,或二铺、三铺、四铺、五铺为一束不等。二铺为上,三铺为中,四五铺为下。今以三铺言,每地一步可得禾二束,每一束得米五合,二束共得米一升。一亩二百四十步,当得合四百八十束,米二石四斗。其二铺者,每步约得禾两束半,米一升五合,一亩该得三石六斗之数。今江南湖荡膏腴处,地辟工修者大约如此。其余常田,大致三铺为束者得一石五六,二铺为束者得二石五六。此地力薄,亦种艺不得法也。”从这里来看,每亩的产量是2.4石,如果这里的“米”指的是精米,那就是亩产将近四百斤了,很明显是不科学的,但如果按稻谷来算就是2.4×102.3×70%×1.41=242.3斤,换算成今亩=262.9,虽然这也多得离谱,但这也许算是比较靠谱的,全国的平均产量可能就是每亩2石,也就是精米219斤左右。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代江南一年收两季,最多能产七八石,以八石来算,每亩地就产稻谷约1154斤,实际产糙米八百斤,每季收获四百斤,这绝对算是很多了,但是由于数据出处不靠谱,这个仅供参考。

    日本的均产可能会稍微低一些,江户时代相当于每反1.425,那么战国时代就肯定比这个值要低。日本跟中国的收获方式不同,中国是以稻谷来统计,而日本则是以糙米。每反是991.7平方米,以拟定数值来计算一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