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去了两刻钟。
    诗会的第二环节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
    有很多才子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了。
    但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没有动,这些寒门弟子也只能压着那蠢蠢欲动的心。
    按照以往诗会的经验来看,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前一刻钟内就急于表现自己。
    这次题目如此简单,按常理来讲,应该有很多人都已经有一首甚至几首的备选作品,此时应该早就有争相表现的才对。
    云无殇没有参加过诗会,不太了解,便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倒是唐寅参加过多次诗会,率先察觉了不对的地方。
    在唐寅说完这些异常时,云无殇也表示认同。
    两人疑惑时,坐在第一排座位的一位公子率先站了起身,在走到桌案前。
    在一群人的追捧和喝彩声,云无殇听到了这个人的名字。
    “怀安公子!”
    “李少。”
    “李公子。”
    “怀安兄。”
    李怀安,今年已经十七岁了,郡城四大家族李家的公子,虽然并非嫡出,但在李家很受重视。
    李家是商贾世家,自前燕起就在北地郡世代经商。
    但前燕时,对百姓的身份等级划分是很严格的。
    士籍,世代为官,农籍,世代务农,工籍,世代做工,商籍,世代经商。
    良籍之中的士农工商,商排最末,只比贱籍高一等,和工籍一样,是不能参加科举的。
    所以在前燕时,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其后辈想要读书入仕那更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大秦一统天下。
    秦皇政大赦天下,废除之前工商籍不能参加科举的制度。
    给了工商阶级参加科举入仕的机会,作为交换,增加了工商阶级的赋税。
    在提高工商阶级社会地位的同时,变相聚拢天下财富。
    工商阶级可以参加科举入仕后,一个个商贾世家都卯足劲让自家的后辈参加科考,求取一个功名,然后再利用家族的财富帮忙运作,一点点提升官位。
    但工商阶级的家庭因其祖辈都不能参加科考,所以祖祖辈辈都不重视学习,没有家族的底蕴。
    这些大家族子弟的才学没有从小被熏陶的环境,所以,即便有经济上的支持,但大多是才学很一般的。
    李家的嫡长子年岁已经二十多了,逐渐接手家族的产业,将来肯定要继承家中的富贵。
    李怀安虽然是庶子,但其从小就聪慧,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可以说是李家近几代最有希望金榜题名的子弟了。
    所以因此受到李家重视。
    李怀安的父亲更是希望将来李怀安能带给李家荣华,和其嫡兄一起,让李家一直荣华富贵下去。
    在享受到李家资源倾斜的照顾下,李怀安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在北地郡,也算是小有名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