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纨绔子和一班豪奴,气势汹汹的,围在大柱子摊位前,旁边的小贩和行人都避得远远的。
    因此,刘勤平白得了许多钱财的事,并未传开,大柱子是谨慎的人,也不会大嘴巴乱说。
    外人只知道他跟随那些公子的家丁离开,换了一身衣物回来了,具体如何,事不关己,也就无人过问。
    交易完成,三个纨绔子也就拍马离开了。
    三个纨绔子,也不知是因为得到了天|朝衣物高兴,还是对他们的态度非常满意,临走前,还另外给他们一人赏了五文钱。
    这件事也给刘勤提了个醒,自己从前一世带来的物品,在这时代都是绝版的,就像古董一样,只要遇到喜欢的人,会值大价钱的。
    他身上还有一个高仿牛皮钱包,四百多元纸币和五个一元硬币,脖子上挂着母亲留下的小翡翠玉佩,不过,这些东西,恐怕只有在府城那样的大城市才能找到好买家。
    下午,集镇上的人流要少一些,未时已过,大柱子的箩筐还剩下三个没有卖出去。
    他看看天色不早,就不准备继续等了,把所有物品一起捡到平板车上,然后拖着车子,带刘勤四处转转,问问哪里需要做工的。
    可能是农忙刚结束,出来寻活计的人很多,两人绕镇子一圈走下来,也没寻到合适的活计。
    刘勤暗下寻思,找工作可以慢慢来,自己身边已经有不少钱了,把家里杨大娘母女安顿好才是当务之急,自己来到这个家已经一个多月了,总不能还让她们母女像以前一样,过着乞讨的日子。
    他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大柱子,大柱子也很赞成。
    刘勤可能不知道六贯钱的价值,大柱子却非常清楚,有了这些钱,刘勤就算今年都找不到活计,一家人也不会饿着。
    大柱子带着刘勤一路采购,米面油盐酱醋茶等必需品,最先上了平板车。
    刘勤想到家中那些缺口少边的瓦钵陶罐,就添置了一套锅碗瓢盆,再一想,家里坐的凳子都没有,就在大柱子带领下,到旧货市场淘了一套旧座椅。
    他又想到,山神庙后面的坡地,若挖出来,正好可以种一点菜,连农具也买了几把。
    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着该添置些啥,平板车上不知不觉就堆满了。
    家里可以说一无所有,要买的东西太多了,刘勤看到车子上实在放不下了,只好作罢。
    最后,他到成衣店给杨大娘和苦儿,一人买了一套新衣服,顺便买了一些针线布头啥的,以后缝缝补补要用。
    早上来时,平板车满满的,现在回家,平板车又是满满的,刘勤和大柱子心里也是满满的,大柱子还哼起了刘勤听不懂的山歌。
    刘勤也没时间管大柱子哼些啥,他正在心里盘算着这时代的货币价值,这么多货物,若放在前一世,怎么着也得几大千块,就算旧货折扣一下,两三千是少不了的。
    买东西的时候,他算过了,一共花去一贯四百七十文钱,如今他布包里还剩下四贯五百三十五文钱,多出的五文是三个公子哥打赏的。
    按这么算法,一贯钱相当于前一世两千多块,也就是说,他身边还有九千多块钱,放在前一世,也够一般的农村人家过活一年了。
    有了这么钱,他的底气就足了,至少一年内不用担心一家人吃喝问题了。
    有了这一年的缓冲,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寻到一个谋生的路子。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刘勤和大柱子推着平板车,总算回到下里河村,两人没有进村,直接沿着山路赶到了山神庙。
    “这是咋的了?这是咋的了?”
    杨大娘和苦儿望着屋前平板车上堆满的货物,彻底呆住了,完全不相信事实,只是站在那不停喃喃自语,好像魔怔了。
    刘勤和大柱子喊了两三声,她们也没有反应过来。
    刘勤苦笑着望了大柱子一眼,又大喊一声。
    还是苦儿年纪小,反应快,她急忙拉了杨大娘一把,才让杨大娘惊醒过来。
    忽然,她又指着刘勤的衣服惊呼:“大,大哥,你的衣服怎么...”
    “大娘,苦儿,这些东西就是我那些衣服换的,回头再跟你们细说,先搬东西吧,柱子哥都忙累一天了!”
    按说,刘勤已经跟苦儿举行拜堂仪式,应该和苦儿一样喊杨大娘“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