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写到四局下半是个笔误,应该是五局下半。
    原文里已经更改,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
    田古雾横握球棒,毫不掩饰自己的触击意图。
    他的打顺是第五棒。
    这本应是球队阵容里最具有长打力的顺序之一。
    不过自从他被排在出垒率奇高的李元让后面开始,在急需得分的情况下,田古越来越多的接到触击短打的指令。
    他的触击技术并没有因此变得精湛起来。
    这一次田古依旧把球点到了投手跟前。
    公明高的投手神崎冲下投手丘轻松弯腰把球的捡到手中。
    田古雾的走垒速度大概算是队内最慢的一个。
    慢到几乎对方球队的资料册里都会写明这一点。
    赛前背下了每一位对手资料的神崎当然也记得这一点。
    而且他还记得,李元让跑的也不算快。
    因为处理触击球节省的时间,神崎觉得自己可以优先传球向二垒。
    不但可以杀掉威胁更高的一位跑者,如果顺利的话甚至可能拿下一次双杀。
    李元让用余光看到了对手的动作。
    不但动态视力出众,李元让的视野似乎也比一般同龄人要开阔不少。
    这大概也有助于他观察边角地带的球路。
    顺便还方便在场上偷瞄对手的一举一动。
    注意到神崎传球二垒的企图后,李元让加快了自己跑垒的速度。
    最后干脆选择扑向了二垒垒包。
    扑垒这种动作在从本垒向一垒进发时其实对加快上垒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很多时候棒球选手扑向一垒更多的是为了展现一种气势和决心。
    但是扑二垒的情况就不同了。
    根据规则,打者向一垒前进时只要踩过垒包就算安全上垒。
    所以击球之后打者可以全力加速,不用担心踩过垒包后无法刹车。
    但在二垒和三垒上,跑者必须要停在垒包上才算安全。
    否则即便是已经踩过垒包,一旦再次离垒,对方的防守球员就可以用触杀的方式让跑者出局。
    为了停在垒包上,如果用一般的跑垒动作,那么跑者就不得不在垒前减速。
    而用扑垒或者滑垒的动作,则可以减少减速损失的时间。
    李元让在实战中很少扑垒,不过这一次效果还算不错。
    二垒手接球的瞬间,裁判已经做出了安全上垒的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