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吹完,整个店里的人都望向罗晋,罗晋吹奏的曲子可比店主吹奏的曲子更吸引顾客,并不是曲子差距,而是两人对乐器的熟练度差太远了,罗晋虽然很少使用竹笛,但是记忆里面有太多才子才女学习了无数年的记忆,现在的技术估计连名家也得叫声不如。
    这首姑苏行绝对不落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曲子,前世名曲,必然也会在这个世界上发光发亮。
    罗晋完全沉迷在了自己的笛声中,闭着眼睛,脑袋微微晃动,手指行云流水的击打在笛孔上。
    “小小的乐器,居然能发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一个外国的兄弟挤在门外,一脸不敢置信。
    门口已经拥挤了不少人,有一些已经拿出手机开始录像。
    乐器店的后面是一个剧院,每当晚上7点,这里就会演一场戏剧,所以附近的茶楼很多,乐器店楼上就是一个,不少人养成了习惯,不仅晚上来看戏,白天也来这里喝茶聊天,古镇的文化就是这样的,平淡,到处充满了和都市所不同的慢节奏。
    几个老头正谈着剧院的发展方向,现在社会很少有人喜欢看戏了,唱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一旦出了点小名,都往那娱乐圈里面跑。
    “按我说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东西,最多还能用50年。”
    “对啊,评书一脉已经死了,我已经20年没见到评书传人了。”
    “相声也差不多,现在的相声都是歌颂这个歌颂那个,传统相声段子他们会的有几个?”
    正当他们感慨民族文化的没落,楼下忽然传来一阵笛声。
    “这不是小王吹的,他笛子吹得没这么好。”
    几人静静听着,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手指在桌面上发出咚咚声响,打着拍子。
    忽然一人站起来说道:“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纯粹的华夏音乐。”
    楼下演奏还在继续,店门外已经黑压压一片,但是没人进去打扰罗晋,所有人都安静得很,拿出手机静静的拍摄。
    音乐醉人,有点鉴赏力的人都能听懂曲子中蕴含的意境,有种早春江南嫩柳依风、二月闻莺的感觉。
    就像自己带愉悦心情行走在江南,周围一片秀丽风光,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一曲终了,罗晋拿下笛子,张看眼睛。
    发现店里温度高了不少,光芒也照射不进来,略显昏暗。
    再看门口已经被堵住了,一些小朋友还骑在父亲的肩膀上往里面看,黑压压的,怪不得这么黑。
    “再来一个。”
    “对啊在吹一个。”
    “你要出名了,我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笛子曲,我要传微博上。”
    店主小王也走了过来说道:“苏州园林,古色古香,大师之作,受益匪浅,这首曲子是你自己作的?我好像从来没听过。”
    “是我在游览江南的时候作的,我把他叫做,姑苏行。”
    “好,姑苏行,就像自己漫步在江南,一片小桥流水,风景秀丽的景色。”
    “这笛子我要了,老板你看多少钱,而且这应该是一套,我全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