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日报》的那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江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应。
    在几天内迅速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无论是公安系统内外,都在议论纷纷。
    许多人的眼睛紧盯着《江南日报》和宣传部,还有这次事件中的主角——公安厅,想看看接下来有没有另外的动静。
    但令不少人失望的是,几方都没有新的情况。
    《江南日报》在销量狂增了两天之后,又恢复了原先那中规中矩的模样。
    宣传部麾下的另外几个主流媒体也没有再出现跟公安有关的评论文章,似乎之前的那篇《打雷何不下雨?》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没有先例,也没有后者。
    很多人甚至开始质疑那篇文章是否是宣传部的手笔了。
    当他们拿起来重新拜读一番,便体验到了之前在心情激荡下没有发现的一些细节:比如说文章刊登所在的版块以前好像叫做“标新立异”
    ,里面的文章一般都是比较新锐的;比如说文章的署名作者似乎有些奇怪:评论员,跟以前的社论并并不相同;比如说文章读起来有些“官气”
    ,少了些“媒气”
    等等。
    这时不少人才幡然领悟——这文章果然有问题,留下了这么多“漏洞”
    。
    说是宣传部的手笔,看上去却破绽重重,但说不是,也说不过去。
    明白之余,不得不对操作者竖起大拇指——高,果然高明!
    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又给自己留下了一些“后路”
    !
    而事情的主角——公安厅似乎对此并没有多少反应,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声辟谣。
    或者是“消极怠工”
    。
    该打的“雷”
    还在打,尽管雷声似乎在渐渐变小,尽管“雨”
    一直不大。
    所以现在的局面很奇怪。
    就像台上的一方用花枪虚晃了一招,另一方却似乎没有反应。
    而最奇怪的是,当台下的观众都以为双方都要大战三百回合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似乎已经偃旗息鼓。
    各忙各事,宛若无事一般。
    这算什么?
    难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和错觉?
    不管是不是错觉,效果已经凸显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