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江南省虽好,但多是外人主政。
    这句话道出了江南省官场的一种现象。
    所谓的外人,只是相对于本地人而言。
    确实,从江南省历来领导来看,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都已外省人居多。
    有人以此认为本地人的弱势,也有人认为这是江南省开放和开明的一种象征,当然,还有人认为,这只能说明江南省的政治战略地位的重要。
    不过若因此以为江南省没有产生过本土的领导,那就错了。
    江南省的本土领导,虽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比如余家。
    有人说,官不过三代。
    但这话显然不适合余家。
    余家的老人曾经是建国前的老红军,建国后在各种运动中又颇有收益,使原本平凡的家族日益兴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余家的人就开始活跃在江南省的政坛上。
    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还无法进入权力的最核心,但从省政府到市政府到区政府,余家都有人身居要职,可谓开枝散叶,很有一定的影响力。
    特别是到了余小波这一代,余家已经到了鼎盛时期。
    余小波聪明勤奋,依靠家族的照拂和自身努力,从区办公室的科员开始入仕,发展到市委办公厅的副主任,最后一步步走到江南省的副省长的位置。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发展的轨迹类似奇迹,对于余家人来说,也算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
    当然,对于还不到50岁的余小波来说,他没有把这个位置当成是自己仕途的终点。
    他的内心依然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入阁江南省的权力核心,尽管这个目标很难,但他坚信以自己的资质和能力。
    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副省长这种位置,看上去很美,其实有时很空虚——相比某个部门的一把手,手中的权力还是不够直接。
    所以退而求其次,他也希望能够兼任某个权力部门的一把手。
    对于分管公安的他而言,公安厅长是他颇为心动的一个目标。
    要知道。
    公安和财政两条线,从某种角度来看几乎是权力中最核心和最有力的两方面。
    在不少地方,公安的一把手往往还是常委的身份。
    虽然江南省的公安厅长已经在若干年前也不再由常委兼任,但毕竟还是几大厅单位职务中炙手可热的一个职位。
    早在上一任公安厅长要退下之前,余小波就已经为这个职位而努力了。
    按照他的想法,自己先当两年公安厅长,然后以此为跳板,在55岁之前冲击下常委的位置,还是希望不小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干一届常委然后退休。
    也算是圆了余家这么多年来的一个仕途梦。
    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活动,包括跟比较熟悉的现任省宣传部长吴逸夫等走得更近,对已经退休的一些省领导看望和拜访的次数更多,甚至通过某些间接关系,跟中央的个别领导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