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二十二 薛宝钗软语劝姨妈 史太君慈颜对外孙
且说那黛玉风雨兼程来到京城,自那日弃舟登岸之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最是注重门面,她先前所见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
今见来接之人,穿着更是华丽考究,不由得微蹙柳眉,心下不以为然。
要知道如今的黛玉在凝烟和甄珠有意的引导下,已略通经济之道。
在姑苏的时候,也经常跟随凝烟母女去救济灾民,见惯那些衣食不保,饥寒交迫之人的生活,所以现在的她对那些极度奢华之人已是极不认同。
想到爹爹为了朝廷正陷入危险的境地,黛玉在轿中不停的提醒自己。
到了外祖母家中,一定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从行动言语中看出破绽,给爹爹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暗自为自己做好心理建设,黛玉紧张的心情略微舒缓了些。
年幼的她毕竟掩不住心里的好奇,就从纱窗向外瞧一瞧京城的景象。
黛玉只见京城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尽显皇城的富贵庄严。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
敕造宁国府"
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见到黛玉等人的车轿到来,荣国府大门大开,奴仆们分列两旁将黛玉一行人迎了进来。
黛玉的轿子进了大门,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轿夫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随侍黛玉来到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黛玉见外祖母家这繁复的规矩,不禁暗中撇嘴,给出一个评价:过犹不及!
不提黛玉的心中想法如何,那服侍黛玉的四个大丫头心里也在嘀咕着。
不过不是赞叹贾府的华丽和规矩,而是在想临来时,甄珠小姐对她们的反复叮嘱。
当时,甄珠小姐给她们上了很久的课,传授她们在面对贾府无理刁难之时的各种应对策略。
其中就有一项是针对初进贾府时贾家人的态度而设的。
怕的就是贾府中的某些人,或许看着姑娘孤苦伶仃的无人依仗,就让姑娘走角门来给姑娘一个下马威。
为此她们一路上已经想好了诸多说辞来面对这个不利局面,谁知如今却是虚惊一场,丫头们在心里暗想,甄珠小姐倒真是多虑了!
那贾府也是有名的世家门庭,岂能如此不知礼数?
要是丫头们知道甄珠的想法差一点就要成为现实,不知道她们还会不会这样想?恐怕会是满眼放光的高呼:“小姐英明,未卜先知”
吧?
其实,还真不是甄珠多虑,而是甄珠确实知道书中的黛玉初进贾府,就被迫走了角门。
不过甄珠不知道的是,因为她们母女的到来,还真是改变了不少细枝末节。
原来造成如今局面的不是别人,而是那皇商世家,薛谦之女薛宝钗!
那薛宝钗为何会在此地,以后再说。
且说那贾府的王夫人,在得知黛玉即将来贾府暂住后,这心里是七上八下,复杂难陈。
究其原因,倒是一个颇为无语的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