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如果某个部门是搞产品制造的,它就不但要满足和平时期的消费需求,而且要能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满足战争的需要。凡是战时生产需要的各种机器和工具,都应在平时制造就绪。凡是预计在战时制造军火的私营工厂,都应当早有安排,预先考虑其种种需要,如:使之拥有一切必要的机器设备,或迅速供应其所需的规格和材料,便于它们进行特种制品的生产,或者扩大其原有制品的产量。这些工厂应当备有专门的设计图纸,全套技术规格和检验产品的仪器,以保证它们满足战时需要。上述具体事项,在和平时期就要逐一落实,一旦战争爆发,只需号令一下,就能开始行动。原材料的动员法令,也应在平时制定,一旦宣战,就可以知道这方面必须做些什么。应当成立一个委员会,使之有权强迫生产者去满足原料的需求并负责确定其价格。在这次欧战中,这方面的工作,在德国是由陆军部的“原料局”完成的。
任何一个负责生产作战物资的部门,还有另一项职能,那就是必须获得有关最新进展和发明的情报,它的产品才能成为符合预定用途的最佳产品。为了做到这一点,负责生产的官员必须熟悉产品的使用性能,并随时注意应行改进之处。
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国家在资源动员方面的竞争空前激烈,看来只有最能经济地使用其资源的一方,也就是谁最能从其资源的耗费中获得最大效果,最善于选择最经济的武器(即以一定成本生产的武器,能最大限度地破坏敌人的战争资源)等等,谁才能赢得战争。就当今的欧战而言,有人认为,哪一方到最后仍拥有相当的后备人力和财力,哪一方才能打胜这场战争。
如果两个交战国的军队都组织得很好,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那么,至关紧要的一点就是谁能在作战机器的各个部门厉行节约。
说到此处,我们不妨指出,以单个士兵的费用计,某些军队的开支,已是德国军队所花费用的十二至十六倍,是日本所花费用的十七至二十倍,是瑞士所花费用的十八至二十三倍。差别如此之大,(而士兵薪饷的差别在其中只起很小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军队的经济管理,也就是在于消灭浪费。也可以说,效率高不但带来经济效果,还将在其他各方面产生良好的结果。
后勤各工作部门都要根据节约的原则择优行事、加强管理。
各个部门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就能比较各部门的需要,并为满足种种需要合理安排任务的分工,避免工作的重复。例如,某一部门需要制造某种机器。而另一部门也需要使用同类机器的一部或全部,那么联合行动就会大大节约,例如医疗卫生处需要运输救护车时,能充分满足其要求的莫过于运输处。
因此,后勤部门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始终坚持联合协作和杜绝浪费的原则。
而同时,一种观点在这一方面也进行相应的辅助:
效率可以说是完成某项预定工作的能力。我们也可以说效率指的是执行某项任务所应具备的某种知识水平,或者说是指产生的效果与产生该效果所耗的能量之比。这里的一个突出之点是:能力和知识都是主观的东西,而任务是客观的东西,主观条件必须适应客观需要。这就是说,“作战机器”中每个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与知识,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必须以满足任务的需要为准。这实际上也就是:对任务的预计,决定着衡量效率的尺度。
分配给“作战机器”中各个工作人员的小任务是千差万别的,但大任务对所有人来说都一个样。所以,完成小任务的条件是需要专业化,而完成大任务的基本条件是人人都应具备的。例如:指挥官的专业是通过指挥控制其管辖的部队;炮手的专业则是操纵火炮;对指挥官也好,炮手也好,都不再要求他们精通别的专业。而两者的大任务都是打败敌人。有人可能认为,用这样一般的语言来提任务,难以充分说明所要求的条件,其实并非如此。
因为,实实在在地说,如果一支作战军队不是人人都有强烈的求胜之心,只要有一个人玩忽职守,一场战斗就可能败北;如果每个部队都怀有强烈的愿望去克敌制胜,那就无异于战斗差不多已经打赢。使人们养成求胜的冲动的个人素质是:意志、决心、奋发上进、专心致志、坚韧不拔、目的与目标明确、体力充沛、有勇敢精神。有了上述素质,基本上也就有了效率的力量要素;它们能激发人们的冲动,而行动的指导有赖于效率的知识要素。知识这个条件分为两类:一是上面已谈过的专业知识;二是基础知识,即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军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有此种基础知识)。
我们不能说,最低一级属员的效率同指挥官的效率一样重要,因为后者如缺乏效率,产生的不良后果更大。当然,在个别情况下,最低一级人员的愚昧无知,也可能导致一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战局失败。
据说,腓特烈大帝(1712-1786)麾下的步兵被驱上战场,是由于害怕那走在后面、手执棍棒的军曹。士兵们在前有敌人,后有“九尾鞭”的情况下,除鼓勇而进外,别无他路。但那是军队规模小,采用密集队形的时代,战争不象今天这样惊人的激烈,并已成为科学化的一件大事。四十五年前,善于分析的德国人已经认识到:
“随着现代枪炮火力的加强(时在1870年),战斗和战术队形相应地变得松散了。队伍这样松散,怎样去控制分散行动的人群,使之保持紧密的协调,并引导他们,驱使他们去冲锋陷阵呢?”
这就是说,随着现代作战队形的疏开,单个的步兵必须能随机应变,正确地主动行动,并与其翼侧的士兵保持协调。
……
而在某个意义上,正所谓很多事情本身也有着相应的关联,而张嘉师以及眼下的大秦帝国,虽然无法做到类似后世的严密而有序的后勤方式,但是在应对匈奴人的战争准备方面,张嘉师自问,他基本能够做到,或者是说他能够想到的地方,都尽可能进行相应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