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道:“天下幸好平安无事,陛下年寿已高,只适合娱乐娱乐,而秦王总是一个人流泪,这实际上是憎恨我们,陛下作古后,我们母子必定不为秦王所容,会被杀得一个不留!”因此相互对着流泪,并且说:“皇太子仁爱孝顺,陛下将我们托付给太子,必然能获得保全。”高祖也为此很伤心。从此高祖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对世民逐渐疏远,而对李建成、李元吉却日益亲密了。
从这一点的记载描述,李世民对于其父亲的妃妾并没有相应的恭敬之心,固然李世民是嫡子,但是从孝道的情况来看,李世民的行为明显不妥。
而从另一方面的情况来看,李世民不会不知道枕边风的威胁,而且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那就是伊德妃与张婕妤在玄武门之变之后不知所踪。
这两名女子的结局有着很多推测,有人说其在玄武门之变之后自杀,有人说其在玄武门之变之后被李渊逼迫自杀,还有人说她们改名换姓,成为了李世民的妾室……
若是最后一种说法属实,恐怕李世民的一些方面的历史描述,可谓歪曲荒谬至极。
……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嫌隙以后,认为洛阳地势优越便利,担心总有一天会发生变故,打算离开京城保守此地,所以就让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崤山以东的豪杰,等待事态变化,拿出大量的金银丝帛,任凭他们使用。李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被交付法官考察验证。张亮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朝廷便释放了他,让他返回洛阳。
李建成在夜间召来李世民,与他饮酒,暗中在酒中下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搀扶着他返回西宫。高祖来到西宫,询问世民的病情,敕令李建成:“秦王向来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能够再与他在夜间饮酒。”
高祖因而对李世民说:“首先提出反隋的谋略,消灭敌雠,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而且,李建成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忍心夺去他的太子之位啊。我看你们兄弟似乎难以相容,一起住在京城里,肯定要发生纷争,我应当派你返回行台,留居洛阳,陕州以东的广大地区都归你主宰。我还要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如汉朝梁孝王故事。”李世民哭泣着,以不愿意远离父皇膝下为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和西都两地,路程很近,只要我想念你,便可动身前往,你不用烦恼悲伤。”
李世民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商议说:“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了土地与军队,我们便再也不能控制他了。不如将他留在长安,这样他就只是一个匹夫而已,捉住他也就容易了。”
于是,他们暗中让好几个人以密封的奏章上奏高祖,声称:“秦王身边的人们得知秦王要前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看秦王的意向,恐怕他不会再回长安了。”他们还指使高祖宠信的官员以秦王去留的得失利弊来劝说高祖,高祖便改变了主意,秦王前往洛阳的事情又半途搁置了。
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日夜不停地向高祖诬陷世民,高祖信以为真,便准备惩治李世民。陈叔达进谏说:“秦王为天下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不能够废黜的。况且,他性情刚烈,倘若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愤怒,一旦染上难以预料的疾病,陛下后悔还来得及吗!”
于是,高祖才没有处罚李世民。元吉暗中请求杀掉秦王李世民,高祖说:“他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劳,而他犯罪的事实并不显著,用什么作为借口呢?”
李元吉道:“秦王刚刚平定东都洛阳的时候,观望形势,不肯返回,散发钱财丝帛,以便树立个人的恩德,又违背陛下的敕命,不是谋反又是什么!只应该赶紧将他杀掉,何必担心找不到借口!”高祖不答应。
从玄武门之变的最直接诱因来看,李世民算是“正当防卫”般发动玄武门之变。
然而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李建成邀请李世民饮酒,会蠢到在自己的地盘上下毒而落人口实?
很明显,就算是李建成本身有这么一个能耐,能够让人在李世民时候无法处置他,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这样的一种做法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若是以李建成能够与后宫嫔妃打好关系的手段而言,他不可能犯这种愚蠢的错误。
而也许正如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描述的那样,在历史上同样遗留下擅自改动起居注的李世民,自然而然的修改史书记载,也不算是什么不可能的怪事。
在古代,皇帝是无权干涉“起居注”的。这属于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记载着君主每天的起居言行,其名称叫做“起居注”。这项工作由吏官来负责,他们神圣原则就是秉公执笔,不虚美,不隐恶,吏官的这一特殊权利决定了他们特殊的地位。历来帝王都不过目起居注,以保证吏官无所顾忌地执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唐太宗为何想起来要看看起居注,是不是自己做事心虚呢?
贞观十六年,太宗突然想起要看看起居注,遭到了大臣们的劝阻,因为从未听闻帝王关注起居注的。可是太宗心存疑虑,当吏官说到善恶皆记时,更是激起了他看看起居注的欲望。可又碍于面子,实在想不出特别好的办法来,于是将这件事搁浅,没有看成。
时隔一年后,李世民坚持以看看起居注,可知前日之恶,可以律己为借口,依然遭到了诸贤良之臣的劝阻。但太宗这次态度非常强硬,非要看起居注不可,房玄龄不得不将“起居注”删为“实录”给他看。唐太宗就是这样开了一个恶劣的先河,破坏了长期形成的良好制度。吏官的“载笔天下,不敢不记”的神圣职责训言,顺其自然的转为“笔下有情”了,见祸不避能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