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一身倦怠的裴行俭披衣伏案,正在奋笔疾书。
    裴行俭实在太忙了,薛绍直到这时才有机会来私下拜见一下他。
    随行带来了一瓮鹿肉汤,月奴熬的。
    “如此深夜了,裴公为何还不歇息?”
    薛绍轻手轻脚的将汤瓮放到一边,问道。
    “前方发生了此等大事,我当然要尽快禀明朝廷。”
    裴行俭说道。
    历来都是,无论前线出了什么事,第一个被指责与怀疑的对象,就是统兵大将。
    裴行俭既要运筹帷幄对付突厥人,又要对地方的这种事情负起责任,这个行军大总管可是当真不好当。
    薛绍没有出声打扰,就在一旁等着。
    良久,裴行俭写完了奏疏,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道:“承誉,你来看一眼。”
    “好。”
    奏疏是元帅写给皇帝的,原本别人不好给别人看。
    但是既然裴行俭如此信任,薛绍也就不矫情了。
    看了一遍,薛绍在其中发现一个问题。
    “裴公,奏疏大体不差。
    但有个小问题。”
    “什么问题?”
    薛绍说道:“李仙童是不是李崇义的党羽和帮凶……这还真不好说。”
    “哦?”
    裴行俭惊讶了一声,说道:“据老夫来了大都督府之后的诸般调查与了解,李仙童一直都是最为活跃的兵变执行者。
    再者他是李崇义的亲孙儿,还能不是党羽之一?”
    薛绍眉头紧拧的摇了摇头,他早就猜到唐怀壁肯定不会对裴行俭“知无不言”
    。
    李仙童的敏感身份之事,一定会有所隐瞒。
    于是薛绍仔细的对裴行俭剖析了一下并州大都督府一案的内情,并对他说,如果裴公在封奏疏当中提前把李仙童定性为“兵变党羽”
    ,奏疏寄到长安得是宰相们先看到。
    这就等于是“先声夺人”
    了,二圣如果想要再把李仙童变成“证人”
    来扳倒李崇义就会不好开口,满朝臣子会说二圣怎么这么下作,居然用密探和离间骨肉亲情的手段去对付一个大臣?
    如此一来,二圣会在收拾残局的时候不好发挥,陷入极大的被动!
    裴行俭这才恍然,“唐怀壁对我颇多隐瞒,幸好还有你从旁提醒。
    否则,老夫又要在无形之中得罪二圣了——老夫重写!”
    “不忙急。”
    薛绍一把抢了裴行俭手中的笔,笑道,“裴公一路远来又忙碌了一整天,辛苦了。
    快喝一点滋补的鹿汤吧!”
    裴行俭呵呵的笑了一笑,“也好。”
    刚刚担起汤碗,裴行俭一阵剧烈的咳嗽,慌忙又将碗放下了。
    “裴公似乎生病了?”
    薛绍很是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