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把寇准给自己讲的关于盐的事讲了。
    刘承没接话,也没有回答,坐在那里思考着。
    刘安也不急,安静的等着刘承的指点。
    一刻钟、两刻钟。
    刘承点了点头:“这事,我是这么想的,寇准这个人刚正,他喜欢掌权。
    他要权倒也太多恶念,只是想作些事情不被人干扰。
    我估算着,他有计划想收回幽州,甚至夺回长城,然后借你的手,给辽国增加内乱,而后便有大把的时间调教一下咱大宋的朝堂。”
    说到这里,刘承第一次展示了对刘安的态度。
    刘承诺轻轻一拍刘安的肩膀:“你和他不同,他调教朝堂必然第一个拿你开刀。
    不是吓唬你,我和他打交道的时间不短了,寇准此人眼中只有正、邪,没有中。”
    这话刘安听懂了。
    寇准的态度非黑既白,而且刘安也相信,寇准不喜欢自己的方针。
    刘安问:“那寇相公就是在为三年、五年、十年后打算了。”
    “没错。”
    刘安轻轻的拍了拍脸:“那我知道,怎么作了。”
    “怎么作?”
    刘安回答:“寇相公的想法是,派人从辽国往咱们大宋走私盐。
    而我的作法是,大宋向辽国走私盐,而且是倾销级的走私。”
    刘承先是一愣,转身哈哈大笑:“说笑话了,辽国五京盐田丰富,产盐无数,反观我大宋盐不怎么够用。”
    “我能!”
    刘安很坚定的给了刘承一个回答。
    刘承盯着刘安:“当真?”
    “盐的实际成本,我能控制在产地一文钱两斤,甚至更低。
    而且产量给我半年时间,我能拥有大宋现全部盐量的三十倍,只是这事,我原本不想粘手,因为盐是官营的,这事若是一搞,不知道会有多大影响。”
    刘安确实不想粘盐的事情。
    这影响的不止了大宋的税收,也会影响到大宋的经济。
    盐。
    一但海运打开,盐这东西比砂子还便宜的多。
    刘承问:“有把握?”
    刘安回答:“这事要等等,等胡椒的航道稳了,再尝试也不晚。”
    “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