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当年苏轼在写下这千古名句的时候天气肯定没这么热,一支刚刚穿过惠州的特殊商队里面不少人都在这么想。
    说特殊,那是因为整个商队虽然戒备森严,但从没人见过他们停下来采买过什么东西而是ri夜兼程地在往南赶;并且这群人口音各异打扮也不尽相同,有文有武甚至还有远从陕西过来的阿訇。
    一个儒生打扮的年轻人擦着自己头上汗水,用夹杂着江浙口音的官话向身旁那个五大三粗怎么看怎么象马贩的中年人询问道:“高大人,前面就到南海卫了,我们是不是现在入城?”
    高姓中年人抬头看了看天,同意道:“行,这些ri子大家伙也累了。
    咱既然到了地头,也就不怕暴露身份了。”
    “那下官现在就去安排?”
    这天也实在太热了,才五月就这个样子那真到了夏天还怎么活啊?一想到自己将要在这里呆上好几年,儒生也感到害怕。
    高姓中年人摇头拒绝道:“这就不用了,马兄弟前几ri就先进城找他那侄儿去了,他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了落脚的地方。”
    这个高姓中年人就是戏弄了王自用等人,带着全家逃到洛阳的高迎祥。
    原本以为自己从此就能过上安定生活的他,真没想到刚安顿好家人自己就被那个镇国将军给盯上了!
    现在的高迎祥是朝廷秘密任命的七品侍郎,但不知道隶属与哪个部门;不过他所负责的事么,那还真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
    说得好听点叫引导流民,说得不好听点就叫拐卖人口!
    但这有啥?他高家好几辈人才出了这么个当官的,为此高迎祥的老娘乐得连续好几天都跪在祖宗牌位前瞎念叨。
    “仪伯,你小子可好,等两天就走马上任了,咱还得带人回去!”
    别看高迎祥做的事说起来不太好听,但他也干得挺开心的,那些从各受灾地骗来的百姓现在都被妥善的安置了,在他看来自己这可是在行善积德。
    “哎,你说小将军咋就看上了这么个破地方呢?还有那疍家人,也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抛家弃口的跟咱北上!”
    高迎祥一边自顾自地唠叨,一边羡慕地看着这个小青年,人家到了这里可就停下来了,据说是要到新安县当个什么县令;然而自己就比较倒霉,要招募近五万疍家青壮到山东去交给张国维。
    “这……下官也真想不通。
    不过皇上和将军既然有了安排,我们把事办好就行!”
    被称为仪伯的儒生就是去年刚中了进士的浙江人周凤翔。
    他能进入崇祯的小圈子也是经过顾锡畴、张国维这两个同乡推荐的。
    当然他能获得重用跟这两个人可没什么关系,而是因为他自己真有本事,又在皇帝面前提出了兴学校课农桑的主张,这才获得了包括李国普在内等人的一致好评。
    高迎祥不明白朱由骢为什么在剿匪的同时还派自己大老远的跑来这里招人,现在北方的流民可不少,要安顿他们都还忙不过来呢。
    身为陕北汉子的他,当然不会知道被朱由骢看上的那些疍家人常年漂泊海上是天生的航海家。
    朱由骢早就想建立新的海军,可俗话说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他这十年还真是在为了组建新的陆军而努力,一直都没腾出手来。
    但这次鞑子的出兵却提醒了他,该开始筹建海军了,不然光靠大明现有的实力和张国维在灵山招来的那点人手,将来还怎么应付从海上过来的敌人?朱由骢可不是那个脸皮厚实想当老妖怪的鞑子皇帝,他压根不认为自己还能再活一百年,用疍家人做水手至少能替他省掉好几十年的时间。
    而周凤翔即将赴任的新安县现在可能说起来不太出名,但下辖的一个小港口在后世还真就找不出几个不知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