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魏国公和骆思恭刚走到城门口,便看到了天启皇帝的行驾,两个人连忙走上前去,不过却被挡了回来。
陈洪笑呵呵的看着两个人,声音中带着几分恭敬,语气中却带着几分疏离,道:“国公爷,骆大人,皇上一路辛苦,此时正在休息,早有旨意不见任何人。如果两位想要求见皇上,还是等到了皇宫再说吧!”
没有在理会两个人,陈洪说了一声告辞便离开了,他的目标是两个人后面的陈凌。不但是自己名义上的义兄,同时也是自己心里的义兄。
互相看了一眼,魏国公和骆思恭的神色完全不相同,骆思恭是一脸的淡然。这种情况早就在他的预料中,天启皇帝没有派人直接把自己抓起来,已经是骆思恭大松了一口气。一边的魏国公神色则是有些阴晴不定,看着天启皇帝的行驾,眉头微皱,在琢磨着说什么。
没有过多的耽搁,天启皇帝的行驾直奔南京的皇城,对于其他的事情,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心。天启皇帝的行驾已经到了南京,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开,南京留守的官员则是向着皇宫汇聚。
明朝南京皇宫,南北长五里,东西宽四里,皇城分内外两重,外皇城有六门。南面的正门叫洪武门,东南叫长安左门,西南叫长右门,东叫东华门,西叫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洪武门内有一条自南而北的中轴线,即御道。此时天气皇帝正走在这条御道上,骄帘挑起,天启皇帝正在好奇的向左右看着。
自从明成祖迁都燕京之后,南京的皇宫便空闲了下来,虽然没有荒废,可是也显得有些冷清。天启皇帝的知道,燕京的紫禁城就是仿照南京的皇宫而建的,所有宫殿和朝廷机构都沿着这条中轴线组合在一起。
御道的尽头是外五龙桥,御道的东边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这五部,刑部则是位于皇城外。御道的西面是最高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的所在地,也就是魏国公办公的位置。东西两侧,分数文武。
沿着御道接着走,天启皇帝的行驾就来到了内皇城,即宫城,又叫紫禁城,呈正方形。内皇城南面有三个门,正南是午门,通常称午朝门,其左叫左掖门,其右叫右掖门,东面叫东安门,西面叫西安门,北面叫北安门。在外皇城和宫城之间,有承天门(相当于燕京的)和端门。端门和午门一线以东有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以西有祭祀主宰封建王朝命运之神的社稷坛。
天启皇帝此时已经走下了步辇,苏曰按并不是祭祖的时候,不过走过这里,不进去祭奠一下,实在是说不过去。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天启皇帝一行人赶奔太庙。
祭祀完之后,天启皇帝的行驾便通过了午门,午门内是内五龙桥。过桥便是奉天门,门内位于中轴线上有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相当于燕京皇宫的皇极殿、中级殿和建极殿,合称三大殿。
不过燕京皇宫的三大殿和南京没有办法相比,在明成祖迁都燕京之后,新建皇城确时是仿照三大殿建造的。奉天殿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宣布投入使用,四月初八便遭雷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受灾,三大殿全部被火烧毁。
成祖皇帝将这看成是上天和祖宗对他“靖难”夺位、强行迁都、大兴土木的愤怒,惊恐之余,改燕京为“行在”,仍尊南京为首都,改在奉天门听政,不再重修三大殿,此后的洪熙、宣德二帝,皆有迁都南京的念头,也没有重修。
正统帝继位后,南迁之念已绝,正统五年重修三大殿,到六年九月,“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乾清、坤宁二宫成”。虽然借助了永乐皇帝时所遗一些旧人的经验和能力,把它建起来了,却又不是与原来完全相同的样子,或者说与原来的“华美富丽”相比,实际上已经简单了许多。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三大殿再次被雷火烧毁,而且蔓延的更广,文楼、武楼,奉天门、左顺门、右顺门、午门外左、右廊亦被烧毁。靖帝不得不设朝于端门。
嘉靖四十一年九月重修完毕,嘉靖时代的这次重修,极大的缩小了三大殿的体量,以致建筑与三层月台比例关系失调。原先的奉天殿,面阔占满整个月台,改建后,宽度只和月台前凸部分丹陛宽度相当,进深也相应缩小,导致整个建筑前移,柱础和柱径也被缩小,屋顶的琉璃瓦从头样瓦,缩小为二样瓦。
天启皇帝在燕京见到的,自然就是嘉靖皇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