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主要演员之后,剩下就那么几句台词的小配角唐安都交给华宜了。
    剧本交上去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核,加上韩三坪出面,基本上没有做太大的改动。
    不涉及意识形态,最有可能有问题的也只是京城的枪战戏,还是在大学里。
    不过光电那边只是要求警察不能死多了,路人最好别死,尤其是老弱。
    这个唐安当然照办,又不会对电影造成什么影响。
    后来杜奇峰那部《毒战》拍成那样都能过审,光电只有两条“意见”
    。
    第一枪战不要太多,不要死太多警察;第二,警察吸毒的场面可以拍,但要少一点。
    而且那场枪战戏还是在小学门口,校车上那么多孩子,都照样过审。
    不过最终的成片拍出来能不能过审也不一定,光电是不负责删减的,一部电影交上去,只有过与不过,不过的就会被打回。
    打回了就要改,改到满意为止。
    所以,“大剪刀”
    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光电不会对影片动剪刀,只会告诉你不过审的原因,然后自己剪。
    毕竟一年那么多片子要审核,每部都派人剪辑那不是太闲了。
    剧本没有问题,唐安紧接着就正式在广电立项。
    演员名单报上去,也没有问题。
    没错,光电连演员也要管,想想看,要是让徐进江演**同志,能过审就怪了......
    之前唐安找的那批演员也全部试镜了一遍,基本都达到了他的要求,接下来还有点时间准备,想必可以再进一步。
    确定演员,外景、摄影、器具等大致估算了一下,影片前期制作费用大概需要2000万,后期以及特效大约2000万,还有高达千万的宣传费用。
    5000万成本,无愧于科幻大片的名头。
    具体的制片成本如下:
    唐安导演片酬300万,女主角黎彬彬片酬280万,男主角陈道铭片酬400万,张翰宇、邓朝、廖梵、张力、汤研等人加起来不到100万。
    光片酬就要了1080万,占据了前期制片成本的一半。
    影片中所有设备按市场租赁价格,唐安收了50万,不包括胶片。
    剧组两百多号人工资30万,跟特效一起,算作中影的投资。
    .......
    最终的投资方案就是唐安工作室出导演、设备以及约2000万现金占据总投资的一半,分得影片所有收益的50%。
    中影以剧组和特效入股,作价1500万左右,占据35的收益。
    华宜出一众演员+500万现金,占15%的收益。
    而陈道铭的那部分片酬不作为投资入股。
    总的来说华宜吃的亏最多,大概让出去了3个点的收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三方里就华宜最不重要,当然要吃点亏。
    签订好合同,出品方就是三家公司了。
    接下来是发行事宜,内地由中影和伯纳共同发行,发行费也上涨到了12%。
    国内最大的两家发行公司,一家国营巨无霸,一家私企巨头,首映至少能争取到60%的排片,而且大部分都是处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影院。
    让出了两个点的发行费,换来两家公司全力发行,也算是赚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