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最新章节!

    为什么说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所谓“炎黄”就是指炎帝、黄帝,他们分别是中国上古的两大部落首领。当时,与他们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由于争夺财产、土地和人口等原因,各部落之间经常有战争产生。为了有效地保存、发展自己,以黄帝、炎帝为首的两大部落结成了联盟。后来,逐渐打败或兼并了其他不少部落,势力扩及整个中原地区。黄帝、炎帝久而久之就成了后世中原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黄帝陵在今陕西省,炎帝陵在今湖南省,他们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尊崇、祭祀。因此,中国人也一直以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知识点:黄帝、炎帝、首领

    为什么中华民族把龙作为象征

    龙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想像中完美无缺的理想形象。

    50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还处于氏族社会时期。那时候的各部落都将某种动物作为神物和祖先来崇拜,称作图腾崇拜。比如,有的部落崇拜牛,有的崇拜虎或熊。当时中原地区有个较大的夏部落,它崇拜的是蛇。后来,夏部落逐渐吞并了许多部落,并且将其他部落的某些图腾形象也融入到自己的图腾里。于是夏部落的蛇变成了现在龙的模样。

    在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中,龙的形象不断为人们所肯定和完善。皇帝将龙视为自己的象征,号称真龙天子;老百姓将龙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盼望它能呼风唤雨给大家带来风调雨顺的年景和幸福生活。就这样,龙成了权力的象征,成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凝聚力的象征。

    知识点: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

    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

    春联,又称对联、门对,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

    过年要贴春联,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对于很多人体疾病都无能为力,于是人们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其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荼、郁垒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图像的)。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鬼魅作祟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所以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知识点:过年、春联、桃符

    “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

    无论是过年过节、办喜事或者店铺开张,我们总是能看见许多鲜红的“福”字倒着贴在门窗上。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把福字倒贴在门窗上,是为了讨一个好的“口彩”。因为,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了倒贴着的福字,总会情不自禁地提醒道:“福倒了”!由于“倒”和“到”是谐音,所以听起来就是“福到了”。这实在是一句非常吉利的口彩,谁家不愿福气快快来到呢?

    “讨口彩”这种风俗,由于带有浓厚的喜庆色彩,又别有情趣,所以也就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把福字倒着贴,希望好福气早日到来。

    知识点:福字、倒贴、口彩

    过年为什么要贴“门神”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这样一个风俗,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来绘着“门神”的年画,贴在家里门的两侧。那么,这种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次唐太宗突然得了急病,晚上总听到门外有人抛砖弄瓦,鬼哭狼嚎。太宗皇帝非常害怕,于是命令他的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整夜守护在寝宫门口。这一招果然很灵,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奇怪恐怖的声音出现了。唐太宗病好后,便让画师绘制这两位大将的画像贴在宫门两侧,为自己保驾。

    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了民间。老百姓也把“门神”请回家,希望能够驱妖镇邪、永保平安。于是,每到年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门神。

    知识点:过年、门神、唐太宗、大将画像

    为什么端午节既划龙船又吃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说到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是纪念屈原的。

    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顺江打捞,一直找到洞庭湖,也没找到屈原的尸身。他们想继续到洞庭湖去找,但湖水茫茫,雾气朦朦,无法进船。恰巧此时大雨倾盆,湖面的渔舟避雨汇集岸边。当渔夫们听说是打捞贤臣屈原时,争相冒雨进湖打捞。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每逢这一天人们还用粽叶包上糯米,煮熟后投到江里去祭奠屈原。吃粽子和赛龙舟逐渐就成了端午节期间很多地方最重要的节日习俗。

    知识点:端午、屈原、打捞、节日习俗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这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风俗。它既表示了人们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又有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含义。

    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对汉人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元末,江苏高邮人张士诚酝酿反元。他做了许多圆饼到处叫卖,说中秋夜吃了圆饼就会消灾。到中秋节那天,当人们吃他做的圆饼时,都发现饼中藏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月正圆,吃了月饼好团圆。八月十五杀元兵,杀了元兵方太平。”人们见此,便纷绘响应反元斗争,最后将元朝政权推翻了。

    这次反抗斗争非常有意义,而圆圆的月饼也有的确象征着团圆,后人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这天吃月饼的风俗。此外,月饼外面贴纸的做法也一直保留到现在。

    知识点:中秋节、月饼、元朝、象征

    为什么腊月二十三要祭灶

    每年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爷,这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习俗,这一天,要供不少糖、冬瓜、松糕、麦牙糖等给灶王爷吃,以保家庭平安。

    据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派灶王爷到人间来监督人们的善恶表现,每年腊月廿三返回天宫同玉皇大帝汇报一次。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多为自己讲好话,便在灶王爷上天的这天,在灶上贴纸马以供他升天骑;同时用麦芽糖作供品,既吃甜他的嘴,又使他嘴巴粘糊糊,只讲好话,不能乱说。也有人将酒槽涂在灶门口,使灶王爷酒醉不醒。最后,还要换一张新的灶王爷像,再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字条。

    现在,人们虽然已经不迷信了,但祭灶还是作为一种风俗流传下来。

    知识点:腊月二十三、祭灶、传说、风俗

    为什么悼念死者要开追悼会,戴黑纱、送花圈

    在如今,有人去世了,常常就由死者存活的亲朋好友及同事们聚在一块,开个追悼会。

    追悼会,其实就是生者对死者悼念及评价的会议,以悲痛的感情,表明对死者的缅怀和追念。这是人们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特有的一种礼数,据考查,对于汉族来讲,是从周礼传袭演化而来的。古代时的名称叫做祭奠。今天继承这个习俗,用意却与古代大不一样。现在的追悼会,已经清除了它的宗教色彩与迷信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简单的悼念死者的葬礼仪式,这完全符合了新时代生活节奏的需求。

    通常来说,人只要一死,追悼会的筹备工作即将开始。从丧家发出讣告之日开始,亡人的亲戚朋友收到讣告之后,就准备参加追悼会,到时每人都要在袖子上戴上一块黑纱,以此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对于死者的亲属来讲,佩戴黑纱又意味着对长辈死者表达的一种孝礼。按说,这种戴黑纱礼节最初来源于英国。在英国古时,凡是贵族死后,其家人包括男仆女佣,全要穿上特制的丧服,以此表示哀悼。但是因为特制的丧服花销比较大,因此贫穷的仆佣置办不起,有人便想用一块黑纱裹在自己的手臂上,用来权当丧服,这样不但可以表达哀悼之情,而且又不妨碍干活做事,一举两得。以后这种简单的治丧礼节便传到了世界各地。在我国近代,披麻戴孝的治丧礼节也已经渐渐被佩戴黑纱来替代。

    与佩戴黑纱的礼节相照应的,还有向死者献花圈或者花篮的习俗。据传说这个习俗最早来源于西方基督教首创时,因为《圣经》教义的广泛传播,人们逐渐相信人死以后能进入到极乐世界即天堂,而去天堂的路是由鲜花铺设的。随着这种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笃信教义的人们则按照想象中的天堂之路的场景,在死者的灵车前后抛撒花瓣,以此表示为死者去天堂铺设道路。以后,人们觉得用鲜花铺道花钱太多,于是改用花圈与花篮来替代。因此用花圈或者花篮献祭死者,意思是在告慰死者的灵魂。奉献给死者花圈或者花篮在如今已经逐渐演化为丧礼活动的一种吊丧礼节和内容。

    知识点:葬礼仪式、孝礼、吊丧礼节

    为什么要在清明时节祭扫坟墓

    清明时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通常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

    清明节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冬至以外,它比任一个节气都显得重要。为何呢?由于民间将在这一天去祭扫祖墓。每至这一天,亲戚和家人们都相扶来到墓前,先清剪坟墓上丛生的杂草,再上祭品及焚化纸钱。清明节大概始于周代,已经有二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了。但祭扫坟墓一事,秦之前就已经存在,唐代特别盛行。据传说,有一年清明,唐高宗就在渭阳为征战有功的亡魂举行了一次祭奠,他赐予群臣每人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说如此做,一年之中能不被蜂蛰蛇咬。这一习俗流传到现在。另外据史书记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曾经明确的规定准许百姓清明节时去扫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一诗,描写了唐代清明扫墓时的场景:“乌蹄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风雨人归去。”宋代,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扫坟墓三日,那时的“太学”放假、“武学”放假是为了方便师生扫墓或郊游。上坟的时候,人们经常在林间野岭上野餐,并且从郊外买回来糕点、花果、鸡蛋及小鸡等物品,称为“门外土仪”。

    清明扫墓不光祭自己的祖先,并且还能祭拜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古时中国封建王朝每到清明时节,都要派官员到黄陵祭扫祖先的陵墓。黄陵就是黄帝的陵墓,据传轩辕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始祖。传说黄帝死之后葬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面的一公里处的桥山之颠。为了悼念黄帝的创始之德,后世之人将他的衣服及宝剑等物葬在这里。

    解放之后,扫墓活动有了更新的内容。清明时节,人们还给革命烈士扫墓,缅怀先烈,激励自己。

    知识点:清明时节、扫墓、门外土仪

    为什么西方有个愚人节

    四月一日在很多西方国家都过愚人节。愚人节又叫“万愚节”。这是西方一些国家特别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能随意撒谎、造谣、互相欺骗和玩各式恶作剧,以戏弄别人来开心取乐。大多数人原来是想开一个不伤大雅的玩笑,大家笑一笑,乐一乐也就算了。但是也有些人不讲究分寸,让人哭笑不得。骗人的方式或者是在口头上,或者早在报纸上登假广告,来编造假新闻等等。为了可以骗人,有的人不惜工本,煞费心机。比如有一年,伦敦有数百户居民同时收到一份印制精制的请柬,邀请他们在4月1日这一天去伦敦塔观看白狮子洗澡的仪式并且在请柬上注有“持有此柬者才可以进入塔山”。

    这一天有很多人跑去伦敦塔,但是那儿既无白狮子,也无一个什么“白山”。精心计划这场骗局的那位大师也许就躲在人群中暗暗偷笑。

    愚人节还有一个规定,即骗人只限于上午,时钟一敲到十二点就不准再戏弄人了。

    有关这个节日的起源,说法不同。有的人说,古时期新年一度曾是3月25日,而4月1日正好是新年几天假日中的最后一天,因此准许人们再纵情的欢闹一次;也有的人说,耶稣曾经在4月1日这一天遭受到犹大的戏弄,因此这一天也成了愚弄人的日子。甚至有的人认为愚人节起源于法国。法国第一个采用改革后的法既格里历,以1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但是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依照旧历执着的在4月1日这天送礼品,祝贺新年。这时候主张改革的人对那些守旧者的做法大肆嘲讽。聪明滑稽的人则在4月1日就送给他们假礼品,并请他们参加假的招待会,并且将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之为“四月傻瓜”或者“上钩的鱼”。此后,人们都在4月1日相互捉弄,成为法国流行的习俗。18世纪初叶,愚人节风俗便传到英国,后来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者带回了美国。无论愚人节的起源解释怎样,初到西方的人到了那天不得不稍加防范。

    知识点:愚人节、受骗、防范

    为什么人们喝酒时喜欢碰杯

    在筵席及宴会上,人们都喜欢举酒碰杯,来增进喜庆的气氛。但你是不是知道这种礼仪习俗是如何来的呢?

    有人认为,喝酒碰杯来源于古罗马时期。那个时候人们崇尚武力,常常开展角力竞赛,选手们在比赛前通常以饮酒来互相勉励。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暗中给对方的酒中下毒,因此人们想出一种防御的方法,那就是在比赛之前双方各把自己杯中的酒往对方的酒杯里倒入一点,以代表坦荡无诈。做这项动作时,酒杯和酒杯必然相碰,时间一久,角力之前的仪式便发展为宴饮时的礼仪了。

    也有人将喝酒碰杯的起源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人特别喜欢饮酒,喝酒的时候,人的很多器官都能参与到这一赏心乐事中:鼻子能闻到酒的香气,眼睛能看见酒的美色,舌头可以尝到酒的佳味。惟有耳朵被排斥在这一享受以外,怎么弥补这一缺憾呢?结果他们想出喝酒之前先碰一下酒杯的主意,这样耳朵就可以听到酒杯碰撞时所发出的清亮声,让它也分享到饮酒的快乐。时间一久,喝酒碰杯也成了一种习俗。

    关于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饮酒习惯,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则是“举杯”与“干杯”。古人互相敬酒时,先将酒杯高高举起,之后一饮而尽。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晚清之后,中国人的举杯、干杯和西方人碰杯的习俗已互相融合,因此到现在人们在饮酒时总喜欢先碰杯。

    知识点:碰杯、古罗马、古希腊、习俗、勉励、防御

    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宝”

    1786年,正是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宫廷特地为他举办了盛大寿庆。当时全国各地有名的戏班子都纷纷赶往京城献艺祝寿。其中,江南徽班的演出非常精彩。皇帝和百姓们看了都连连叫好,于是徽班就留在了北京。后来,徽班和来自湖北的汉班同台演戏,相互取长补短,并吸取其他剧种的特长和北京方言的语音特点,汇集成了一种崭新的戏剧声腔,叫做“京调”。用京调演唱的戏剧,也就被称为“京剧”。因此说,我们今天所听的京剧,就是从二百多年前的徽班、汉班演变过来的。

    京剧的艺术特点是:曲调时而高亢雄壮,时而却委婉动听;台词念起来有板有眼,节奏感很强。除了唱和念以外,京剧的舞蹈动作和武术技巧也十分出色。更厉害的是,它在舞台上不摆任何东西,仅凭人的手势或动作来表现出东西的存在。比如,一根鞭子一抖代表战马奔腾,双手一推代表开门等动作,可以让观众真实地感到马和门的存在,效果极佳。另外,在演员的分工、化妆等方面也有许多特色,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由于京剧历史悠久,艺术水平高,几百年来又出现了如梅兰芳、周信芳等知名演员和《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著名剧目,所以它成了全国最大的剧种。它在国际上也极有声誉,许多国家纷纷派出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京剧,还上台演出呢。京剧被称为“国宝”,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知识点:京剧、国宝、艺术水平、剧种

    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十二生肖中,家禽全有,但惟独没有猫。这到底是为何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有的人解释说,我国古代并没有猫,养猫则是以后的事,因此没有排上名。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依据考古发掘,已经有猫的旧石器时代化石的发现,它与其他大量家畜遗骨的发现相对比,猫在史记前的我国确实属于“珍稀动物”。远古陶器以后的玉制品和青铜器的图案,以及汉时的陶俑都没有见到猫的影子。在我国最初的辞书《说文解字》和《尔雅》中,对于猫也没有明确的解释。如今看到的最早的猫捕鼠图,是东汉时古画像石墓中发掘的。由此可得,我国古代有猫但是非常稀少,直至唐代养猫才得到普及。因为十二生肖形成非常早,所列入的动物就是那些非常常见的,和人们生活关系非常紧密的,而那时属于“珍稀动物”的猫没有能列入,看来不应该奇怪。

    有人以“同属”和“互代”的理论来分析“生肖无猫”,也有可信之处。猫同虎同属,列入了虎就能包含猫了。俗话说“照猫画虎”,民间传说猫是虎的舅舅,虎的本领还是由猫教给它的呢!再瞧,牛和麒麟同属,鸡同凤凰同属,都能相互代替,因为有了牛就无麒麟了,有了鸡就不能有凤凰了。又像猪同象也是同属,还有“鱼龙变化”,这又诠释了十二生肖中龙同鱼的道理。但是,话又说回来,十二生肖毕竟只可以收纳12种动物,不可以把一切家畜与动物包含进去。如龟,古人将其同龙凤麟合叫做“四灵”,对它非常崇尚,为何舍弃不录呢?而蛇,同龙也能说“同属”,但是十二生肖却列入了龙且有蛇。这里面的奥秘还要大家去讨论。

    知识点:十二生肖、珍稀动物、同属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是

    中国绘画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张择端又字正道,是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小时候,到汴京读书,后来专门学习绘画,在宣和年间(1119-1125年)时为翰林图画院待诏。《清明上河图》就是他的作品。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中国绘画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作于1100到1125年之间。描绘了清明节汴京城外沿河两岸的生活场面。画面全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绢本淡色。画卷一展开,我们就像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城外的河边逐渐向市里走去,过了桥,再穿过城门,来到了热热闹闹的集市中心。作者在绘画时运用移动透视的方法、近大远小法和淡淡的光影,因而使画面显得引人入胜。

    这副作品真实、具体、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市生活的各个场面,他们当中已经有很多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史籍中得到了证实。画家感兴趣的,当然是集市中的各种买卖以及各式各样的人,和城中的各种建筑物:酒楼、药铺、香铺、茶铺、弓店、当铺,以及各种摊贩: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卖桃花的挑担……这幅画的中心是虹桥。桥上有不同的人,有骑马的、乘轿的,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桥下,船工们正驶着大船通过桥洞,船头有人在看船行驶的方向,而船两边的人则用力地划着船,气氛让人觉得紧张。桥上的人在大声叫喊着,而船上的人则绷紧了所有的神经,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确保安全地通过桥洞——总之,《清明上河图》以它那高度的绘画技巧,使那些错综复杂和引人入胜的画面,成为永久性的历史记忆。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是极高的,成就是伟大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人物众多、场面热闹,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少见的。它有绘画的工稳与准确,同时又有写意点染的特色。这种工写并兼的人物画传统,《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因而在此之后,人们用了各种方式复制它,南宋和明代的摹本最多。

    知识点:张择端、移动透视法、近大远小法、绘画技巧

    为什么说《红楼梦》代表着

    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经线,纵向剖析了造成悲剧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同时以贾府的兴衰为纬线,横向展示了由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由此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首先,曹雪芹的精雕细琢的笔法,塑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其次,小说以贾、林、薛的爱情婚姻纠葛为主线,把众多的人物、事件组织起来,情节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网状结构,既宏大又清晰,有条不紊地将错综复杂的内容表现出来。《红楼梦》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巨大创造和发展,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给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知识点:爱情、婚姻、悲剧、典型、高峰

    为什么我国的石窟像多以佛像为主

    石窟雕像起源于印度,相传是为了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而建。可见在山崖峭壁上凿洞窟,雕像佛像,绘制壁画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法,所以石窟时间约始于3世纪(西晋),最晚延续到16世纪明代末期,全国各地有大小石窟近百。石窟雕像有石雕、泥朔、石胎泥塑、石胎泥塑等。云岗石窟北魏时期造像多用平力,气势宏伟,威严神秘,表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最早的洞窟开于十六国时期,之后北魏、西魏直到元朝都曾开窟。敦煌现有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都是用石、木芯外加泥塑的制作方法塑造。现存的泥塑《佛坐像》面容胖瘦适中,略带笑意,质朴的手法使人产生圣洁纯正的遐思。

    知识点:石窟、佛像、释迦牟尼

    五大连池为什么被称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五大连池在黑龙江省北部,是黑龙江省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据史料记载,1719年到1721年间,这里的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此被叫做“五大连池”。因为五大连池的火山特别多,喷发的年代各不相同,火山的形状千姿百态,为世上所罕见,所以被称为“火山地质博物馆”、“天然火山博物馆”。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这里有熔岩河流,有翻滚的浪涛,有飞流直下的石瀑布,还有一望无际的石海洋、乐趣无穷的“动物园”。而这里最珍贵的则是远看像一座座人工雕刻的石塔锥和我国神奇优良的火山矿泉水。每一位来这里观光、游览、疗养的海内外客人都不禁为这座“天然火山博物馆”里的景物惊叹不已。

    知识点:五大连池、国家级风景、岩溶阻塞

    南京为什么又被称为石头城

    石头城在汉中门外清凉山后,南北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褚红色,最高处17米,是自然山岩凿成的,由于风雨侵蚀,表层斑斑点点,颜色交杂,酷似鬼脸,故又称“鬼脸城”。石头城南面开2门,东面开1门,西北因紧靠长江,故不设城门。它原是峭立江中的“天生石壁”,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在这里筑金陵邑,到了东汉建安17年,孙权在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当时,石头城为孙吴水师的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