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北门城门外约莫有三百人的队伍,各个披头散发,穿着毛皮粗衣,衣襟向左,一个个脸上满是风霜之色,身上充满了剽悍的气息。
    他们腰间挂着弯刀,背上负着长弓,身上带着一种非常粗野的气势。
    为首一人身高约莫一米九十,生得虎背熊腰,粗壮的身子将身上虎皮绷得紧紧。
    粗重乌黑的眉毛下是一双铜铃大眼,浓密的络腮胡子如钢针一般挺立,几乎将他厚实的嘴唇全部掩埋。
    此时,他的眼中满是睥睨天下的不屑与傲慢,脸上满是愤怒。
    在此人身后,站着一个彪悍的大汉,如此寒冷的天气,居然赤着着一只臂膀,手臂上虬结坚实的肌肉展露无疑。
    在这大汉的手中,举着一杆猎猎作响的大旗,旗面上一只巨大威猛的金色狼头随着抖动的旗面恣意飞舞,气势凛凛,甚是凶悍。
    从他们的妆扮上,王衍一眼便认出这些人乃是突厥人。
    突厥,其祖先本居住在西海西边,单独成为一个部落,乃是匈奴的一支,姓阿史那。
    后来,他们被邻国打败,种族几乎被全部灭杀。
    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因为士兵不忍心而得以存活,但他的脚和胳膊却被斩断。
    有一只母狼救了小男孩,等小男孩长大后与母狼交配,于是母狼就怀了孕。
    邻国国王听说小男孩还活着,便准备斩草除根,连同与他在一起的母狼也杀害。
    但母狼似乎得到了神的帮助,被抛到了西海的东边,落在高昌国西北的山中。
    那里有丰盛的水草,且四面环山,拥有安全的地理环境。
    母狼在此地生下了十个男孩,他们长大后托妻生子,各成一姓,其中最为贤能的阿史那便成为了君长。
    为了不忘根本,突厥人便以狼头作为旗帜和图腾。
    突厥部落先是投靠蠕蠕国,慢慢壮大。
    北魏末年,一个叫作伊利可汗的人率军攻打铁勒人,大败铁勒,俘获五万户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壮大起来,渐渐不将蠕蠕国放在眼中,最后更是打败了蠕蠕国。
    另一种说法是,突厥族本来是平凉的混血胡人,姓阿史那。
    起初突厥族是蠕蠕国的臣民,世代居住在金山之南,是蠕蠕人的铁匠。
    由于金山的形状像头盔,俗称头盔为突厥,所以突厥族便将它作为称号。
    关于突厥族的传说有好几种,哪一种是正确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突厥的皇族姓阿史那,他们崇拜狼,以狼为图腾。
    他们曾今臣服于蠕蠕国,打败过铁勒,渐渐强大起来,成为北方草原和沙漠上的霸主。
    北方中原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时,突厥的发展却极为迅猛,并逐渐做大,成为中原最大的边患。
    东魏和西魏连年征战,都想将对方吞灭,但却始终无法达成所愿。
    他们又担心对方与突厥联合,所以两国都对突厥百般讨好,将中原的无数财物贡献给突厥,让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壮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