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起身施礼说到:“请圣上恕犬子冲撞朝廷大臣,有不够内敛之处,臣会严加教诲。”
    赵宗实说到:“王旁是可塑之才”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暗想:小孩子,你若不乖,我能捧你多高,我就能摔你多狠。
    群臣听赵安话一些人附和起来:这里有冲着王安石;有冲包拯的面子;有的是讨仁宗以及赵公爷的欢心;当然也有不服气的。
    比如欧阳修,他的爱徒苏轼今科高中都未曾有额外器重和嘉奖。
    可自己是少数,只得不作声。
    可偏偏有人喜欢那壶不开提哪壶,赵宗实转向欧阳修说到:“欧阳大人,你看王旁将来的才学,比今科的一甲苏轼如何?”
    欧阳修听仁宗加封王旁欧阳修,又听赵宗实如此比较,再想起那日包拯府赴宴,本是心中老大不是滋味。
    说到:“我朝即使得中一甲,可只是封七品,仍要有三年翰林院修撰或外放任职考核,期满才可加封。
    王旁聪明,爱徒苏轼是智慧,况王旁年龄尚小。
    圣上加封自然不会不顾及天下莘莘学子寒窗苦读。
    赵公爷此比,不妥不妥”
    众人听的出,这欧阳修说王旁是小聪明不比学生苏轼的大智慧。
    但又不知欧阳修说的是圣上加封王旁不妥,还是王旁与苏轼相比不妥。
    仁宗见大臣你一言我一语说到热闹,唯独司马光不语。
    便问到:“司马爱卿,你意下如何?”
    司马光这是起身说到:“启禀圣上,王旁年少,心智都需要再成熟些加封才好,臣怕现在赋予盛名,他自己把持不好,将来反倒难成大气。”
    仁宗点点头说到:“司马大人说的也有理,王旁你有何心愿?”
    看大臣们纷纷议论,这王旁的确是年少了一些,不如问问他,也许再要些金银就,如果王旁要求过高,便只当童言无忌,更无须介怀。
    王旁心想,我那那么多金银有什么用,不定哪天嗖的又离开这里,还不如开心一天是一天,更何况自己的心智也不是真的只有十四岁。
    他说到:“司马光大人七岁出名,比我当下小一半,都把持的很好。
    前宰相晏殊也是十四岁皇上您赐予的进士。
    比这二位我自知比不了,皇上大可不必赐我进士,.赐个七八品我也认了,况且我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时间报效朝廷。”
    仁宗暗想这王旁可是不同一般孩子,前把司马大人堵住,再举晏殊例子把朕也堵住,还让欧阳大人无话可说,赐个七八品这么听来似乎也不过分。
    于是说到:“王旁听旨”
    听这话,王旁知道是要加封赶紧跪倒。
    仁宗说到:“鉴于你试策过关,朕特破格赐封你为八品修职郎,另赏白银百两。”
    王旁谢了旨意,总是比九品还要高,想到前途无限光明,也是心花怒放。
    回到矮桌自己的位子,元泽朝他挑了挑大拇指,仲针也冲着他笑,其余几个公子年岁说来也差不很多,也举杯像王旁庆贺。
    他自己也是心中欢喜,但仍有一件事让他不能完全放松下来,此时他想到梁月下,怎么能告诉她呢?
    听元泽催促到,“弟弟,赶快吃些,已经赐酒到第九盏了”
    。
    仲针也说,“是哦,酒盏之后宴席就结束了”
    王旁这才想起来,刚刚人家山珍海味的时候,自己那奋笔疾书呢。
    接着赐御酒“鹿头酒”
    。
    同时侍女太监们端上水饭、簇饤下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