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院外务省大楼刚刚落成不久。
    新古典主义的三层红砖建筑,中间主楼顶部的钟楼上安装的新款大钟上不但有“临高标准时间”
    ,钟盘上还有另外三个小钟盘。
    分别是(不存在的)格林尼治时间、(也不存在的)欧洲中部时间和(同样不存在的)美国西部时间。
    这三种时间,别说归化民看不懂,只要高中地理上课的时候不认真的元老也一样看不明白。
    只是充分的体现元老院外务省的“天下布武”
    的野心。
    不过,眼下的外务省严格意义上说只是个大号贸易代表处而已。
    现代人所熟悉的外交体系观念,是来自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各国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与外交体系的形成,??从此“国家”
    取代了“君主”
    “贵族”
    “领主”
    这些主体。
    也被称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在此之前,外交体系是非常含糊和混乱。
    在东亚是中国特有的朝贡体系,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外交体制。
    而在欧洲和中东、近东,外交更多的是各国使者之间的出使、谈判。
    虽然在各国也出现了类似“大使”
    “领事”
    这样的常驻外交人员,但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和所代表群体含混不清,有的代表国家,有的代表君主,??有的干脆只代表某个商业机构。
    正如元老院的外务省,虽然是按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组建的外交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只是个商业代表机构而已。
    这些年来缔结的条约的实体主要是各式各样的东印度公司――最出名的自然是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了;唯一称得上是政治实体的也就是德川幕府麾下的对马藩和耶稣会。
    要说工作内容,这个堂皇的机构的大多数业务其实都属于殖民和贸易部。
    以至于何影开玩笑说司凯德是自己的“首席秘书”
    。
    所以相何影还兼着一个宗教事务官的头衔,比起虚无缥缈的“外交”
    来说,这份工作的占据了他更多的工作时间。
    他位于三楼的办公室装修的“富丽堂皇”
    ,和元老院崇尚的简朴气氛格格不入。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彰显元老院的“赫赫威仪”
    。
    办公室外面,是华丽的“候见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