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陶家村了!”
    下午四点的时候,在前方一处河湾拐角处显出一个村落。
    环绕四周的是大片的水田和旱地。
    看起来欣欣向荣。
    “时候不早了,今晚我们就在这里落脚。”
    黄世东说。
    船工把船靠了岸后,众人弃舟登岸。
    活动着身体四肢。
    一天都呆在狭小的乌篷船里很是憋屈。
    这里是一处小小的村寨,一道木制的栅栏环绕全村,全村三四十户人家。
    虽是在蛮荒之地,这里的房屋却都是石头砌造的,很是坚固。
    黄家的船一到,便有十多人聚拢在岸边等候着船只。
    黄世东一踏上河岸,打头的一名中年男子向前躬身叉手道:“见过黄二爷!”
    “陶伯身子骨还好吧”
    “托总兵王的福,好着呢!
    二爷、几位贵客还请进村里说话吧。”
    陶伯说得也是这里常用的客家话。
    村寨中央有一所大屋,正是陶氏的宗祠。
    因为陶氏在这里是大姓,所以平日里的村务处理也多在这里。
    还兼着村里的私塾、仓库等各种用途。
    此时也兼做招待贵客的驿站。
    这里的大姓是陶家。
    祖上原先本是总兵府里的奴仆。
    陶老伯爷爷辈的时候,黄家家主念其多年服役操劳,劳苦功高,便将这块地赏给了陶老伯的祖父。
    于是全家便来到这里建立村落开垦荒地。
    站稳脚跟之后便在此地开枝散叶,后来又陆陆续续从拨来新到移民和在讨伐中俘获的本地土人。
    陶家村便渐渐壮大起来,有了今日的规模。
    吴廷伟环顾村落竟然意外发现这里也有一些土著在这里帮工,看来本地华人与当地土著部落的关系着实还不错,黄家竭力保护达雅克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过了片刻,陶伯的儿子出来禀告,说米饭已经煮上了,只是这里没有肉食,得派人出去捕几条鱼加餐。
    因为暮色已近,村外并不安全,需要多派丁壮,捕鱼这么一件事还得陶伯批准。
    “你亲自去,多带几个丁壮。
    多捕些鱼虾回来。”
    崔云红心想自己这么一行人足足二十多个,光是吃饭就得下十几斤的米,这负担可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