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的母家董氏,世代侍奉中山王,是中山国最有名望的贵族之一。
    自睿华的曾祖父惠王当政开始,董氏逐渐势大。
    王太后的父亲董宽,是桓王的太傅,深得桓王的父亲敬王信赖。
    敬王曾有意让他任丞相,可是后来朝廷对藩国的政策渐渐收紧,丞相由朝廷委派,故而并未成事。
    不过,作为补偿,敬王让董宽的女儿当了儿媳,也就是如今的王太后。
    敬王晏驾的时候,董氏已经成为了中山国最有权势的家族,族人把持军政,深为桓王忌惮。
    王太后知道,这也是桓王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之一。
    但是,她并非没有维护过桓王。
    当他的父亲看她生不出孩子,想往族中的女子塞入桓王后宫的时候,是她看出了桓王的怒气,替他全力阻拦了父亲。
    可是她得到了什么?想到那个贱人,王太后的心便如坠冰窟。
    她的出身中山国最高贵的世家,是一国的王后,竟要替那贱人养儿子。
    当得知冯暨将中山王拿去跟齐王换军械,董宽曾经大怒,骂他轻举妄动。
    但王太后却站出来,支持了冯暨。
    诸侯势大,朝廷疲弱,皇帝又与掌握了重兵的朔北王闹翻,是天下人共知的事。
    诸国谋反,这正是董氏的好时机。
    睿华本是摆设,能换来大批的军械,他们掌握的力量便更加壮大。
    但最重要的原因,只有王太后自己知道。
    看到睿华消失得干干净净的时候,她十几年来的怨愤一扫而空,只有畅快。
    缠绵过后,身旁的人沉沉睡去。
    王太后眯着眼睛,心满意足地望着床边摇曳的烛火。
    听说齐王荤素不忌,最爱折磨人,睿华临死之前,不知过得如何?
    一夜无梦。
    但到了黎明时分,二人又被匆匆的敲门声吵醒。
    “王太后,丞相!”
    这一次,钟司马没有让内侍禀报,在殿外着急地说,“朔北军从北面突袭我国,已攻陷灵丘、广昌,正往灵寿而来!”
    朔北王进攻中山国的消息,犹如一记惊雷,在人心惶惶的国都中炸开。
    国丈董宽匆匆赶到王宫,大发雷霆。
    “都是尔等生的事!”
    他训斥道,“什么军械!
    什么称帝!
    无一成事,反而招来了朔北王!”
    “求援使者已经发出去了。”
    冯暨道,“常山国、赵国都是结了盟的,他们即刻就会来援;梁、吴等国虽远些,也不会坐视不理。”
    董宽唾了一口,骂道,“靠他们?朔北王昨日发兵,夜里已经攻占了灵丘!
    尔等收到消息时,又攻占了惠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