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锦衣卫去查实各人家产,下面一干文武臣子更是胆战心惊。
    完犊子了,有人开始暗中擦汗了。
    不对啊,今日皇爷这是怎么了,怎么朝堂之上突然戾气大重。
    有人开始回过味来了,难怪皇帝突然无端端的晋封太子为锦衣卫副指挥使,皇帝这是早就商议好了啊,要对文官们下手啊。
    哼哼,东林党集团经营数十年,岂能这么容易被你们撼动么。
    你个皇太子不过是区区小儿,能有什么本事。
    说白了,你皇帝想打臣子的主意,还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朝堂百官,哪一个屁股是干净的。
    你皇帝就怕是想查也查不动,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罢了。
    想到这里,臣子们的脸色缓和了些。
    谁都知道这个大明王朝已经是破罐破摔了,独善其身的人早就被排挤走了,只有同流合污才能在朝堂立足。
    只要大伙儿抱成一团,随便你皇帝查去吧。
    只是这一毛不拔的周奎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居然一下子捐出来八十万两。
    你个老东西这是要害死我们啊,你捐了这么多,我们怎么办。
    其实周奎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虽然受到了崇祯皇帝的褒奖,可他哭丧着一张脸,如丧考妣一般。
    这哪里是八十万两,明明自己捐了一百万两的。
    周奎想哭,这笔钱对他来说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
    实际上,周奎确实是擦眼泪了。
    偏偏,这个动作被朝堂上崇祯旁边的王承恩看见了。
    王承恩慌忙对着崇祯施了一礼:“皇爷,国丈激动之下,想起边关将士抵御建奴之苦,竟泪洒朝堂。
    这份感情着实令人钦佩,八十万两白银捐的值啊!”
    这特么,周奎那里是这意思了。
    他那里是为边关将士激动,分明是疼这一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听王承恩这么一说,周奎再也忍耐不住,拂袖嚎啕大哭起来。
    真真的,周奎想死,他想一头撞死在这朝堂柱子上。
    崇祯也有些感动了:“国丈节哀,你为朝廷做的事,朕不会忘记,我大明不会忘记!
    八十万两,足够支付辽东将士拖欠的军饷了。
    爱卿们,大明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也,是时候拿出你们的心意来了,反贼尚在猖獗,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