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中国择吉文化最新章节!

bsp;压岁钱的吉祥意义

    其实,压岁钱最早也叫“压胜钱”。早在汉代,中国就出现“压胜钱”,亦称“厌胜钱”“花钱”,这种钱不是市面流通的货币,民间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压胜钱”的正面除可见一般钱币上的文字,还有多种吉祥语,如“去殃除凶”“天下太平”“千秋万岁”等;背面则分布各类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刀剑星斗等。

    唐代,内宫盛行“洗儿钱”。《宫词》称:

    记》谓:“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张春华的《沪城岁事衢歌》说:“年前选青铜钱,轮廓肉好者,贯以红绳,与幼辈十二三以内者,名压岁钱。”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儿童主要用它购买爆竹糖果和玩具。

    如今,流传千年的压岁钱早已与避邪无关,纯是为增添喜气和祝福,而且形式变得多样。长辈不再限于给孩子发钱,如有的代之以经典书籍,有的代之以学习用品,有的代之以出门旅游,但无论形式如何,都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要说中国人的祈福求吉心理,最直观的要数人们的服饰祈福。中国传统服饰,用图案色彩等表现手法,把吉祥寓意其中,不仅极大丰富了服饰的样式,表现出人类心灵之美的情趣,更增加了服饰的文化价值。

    中国人在服饰上是非常讲究的。从历

    代的服饰演变就可以看得出来,细节之处体

    大现得淋漓尽致。中服饰图案中的择吉国在中国传统的服饰上有各种各样的图上案,如龙凤虫草花鸟果实虎豹鱼下虾日月星辰,这些图案不但美化着服饰,五还有深刻的“涵义”,它们寓意吉祥富千贵平安乐业等,这些服饰中的吉祥图

    年

    案,包含着广大民众的艺术创造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表达着千百年来人们祈求吉祥喜庆的愿望。

    服饰中的图案,常见的有松树和鹤组成的“松鹤延年”,寓意长寿;用石榴佛手桃子组成“三多”,意在比喻多子多福多寿;将凤凰和牡丹穿插在一块的“凤穿牡丹”,象征富贵和美好;“狮子滚绣球”,表示吉庆和快乐;“鲤鱼跳龙门”,隐喻仕途高升的意思。这些都是以形寓意的图案。

    56

    以音寓意的图案主要有:五只蝙蝠和寿字组合的“五福捧寿”,以喜鹊登梅构成的“喜上眉梢”,以及用金鱼戏水寓意“金玉满堂”,以三个寿星老人排列组合的“三星高照”。这些寓意都取自自然形象的谐音,抒发民间对吉祥如意的愿望。

    此外,在服饰图案中,还借用民间传说来表达某种感情,常见的有“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麒麟送子”等,这些都是汉族人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内容。

    服饰色彩中的吉祥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古人善于运用颜

    ◆绣有狮子滚绣球图案的服装

    色来喻示高低贵贱好坏吉凶。

    中国人以黄色紫色为贵色。这些颜色曾经一度是皇室或权贵人士的专用色,因而有尊贵的寓意。服饰上的颜色可以表明穿着者的身份,普通人们禁忌穿着表示尊贵的颜色,实际上寓意普通人禁忌与大人物发生接触。

    绿色碧色青色,被视为贱色,只有娼妓优伶等“贱业”中人才用这些颜色的布料做服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颜色,也与贱业贱民相联系,如清代奴隶有以红白鹿革为背子的服饰习俗。但红白色并不是奴隶的专用色,它只是与背子的服饰款式相结合而用于奴隶穿着,所以,红白色不做贱色论。

    黑色与白色是中国传统中的悲哀色彩,一般用于祭奠。古人以黑白色为凶色,黑白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一般人忌讳穿着,尤其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服,惟恐不吉利。另外,丧葬期间也禁忌穿红色衣裳,因为红色一般有喜庆的性质,被认为是吉色,但同时红色又与血色同,易引起伤害流血的恐怖感,所以,丧期禁忌穿红色衣裳,惟恐冲犯鬼魅神灵。

    服饰款式择吉

    在服饰款式方面,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因为裸露肉体是中国封建礼教所严格禁止的,因而古代民间男女服饰穿着上,将身体各部位捂遮得严密紧实是一大特色。

    山东一带禁忌衣服的下摆有毛边,据说那是丧服的样式,恐不吉利;又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扣子双数会影响到穿衣人的事业成功等。这些都说明服饰款式是有象征意义的。

    种种服饰择吉习俗约定了人们的服饰观念着装方式与服饰式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稳定性与传承性。

    民间不仅在服饰的图案颜色款式上有许多的择吉习俗,在服饰的穿戴上也有许多讲究。避免不吉利的穿着,是旧时民间希望避过灾祸,获得吉祥幸福心理的体现。这些服饰穿戴中的择吉习俗,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择吉文化渗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的服饰穿戴,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一个最为直观的方面,其中的择吉意义必不可少。

    衣着穿戴择吉

    衣冠穿戴不能随便,尤其忌讳反穿衣反戴冠等。如河南沁阳一带旧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孀妇改嫁时才反穿罗裙,若平时女人反穿罗裙,自然是不吉祥的。

    禁忌穿别人穿过的衣服,汉不裹脚,又忌妇女裹脚带松驰拖地,说是这样的女人必犯酒色。尤其是祭祀的场合,衣着穿戴更要整洁,不敢过于简率,恐怕冒犯神灵。

    服饰穿戴还禁忌裸露肉体。旧时山西一带,以露顶为羞耻,忌讳不戴帽子。云南一些地区,妇女外出时大多手执一伞,伞有布围,借以遮面。其目的是不想让人见到其真面目,在当地最忌人揭开布围偷看。

    南方沿海一带甚至忌讳晒干的衣服直

    族等许多民族都有此习俗,青海藏

    民尤其忌讳。旧时以为衣服与本人

    有着同一性,或者认为衣服上会附

    着本人的魂灵,那么穿上别人穿

    过的衣服,自己的灵魂就不得安宁

    了。

    民间还忌讳服饰不整齐。汉

    族民间忌讳帽子戴歪,俗语称。

    “歪戴帽,狗材料”;忌讳衣扣

    58

    不系,或系错;忌讳不穿鞋袜,或只穿一只鞋袜。旧时妇女还忌◆清代宫廷服饰接取下就穿在身上。俗以为这样人会变成“竹竿鬼”。旧时晾晒衣服是用竹竿把衣服撑起来,看上去像是一个竹竿人。如取下衣服不经叠放就直接穿在身上,就会受到竹竿人灵魂的侵扰而成为一个“竹竿鬼”。而折叠一下,放一段儿时间,就起到了化解的作用,不会再有不吉祥的事了。

    还有一些饰物,佩戴时有所忌讳或者佩戴本身便是某种避忌的符号。例如民间妇女的手饰戒指,传说古代曾是嫔妃禁戒“御幸”的标记。据《清稗类抄》云:“纣作宝干指环。汉宫人御幸,赐银指环。盖古宫禁中本用以为嫔妃进御或有所避忌之符号,后世遂用为普通之指饰,故曰戒指。”如今,民间仍有以戒指为聘定礼物的。有些地方,以戴戒指标志已婚,少女则禁忌佩戴。

    服饰放置择吉

    在衣服的放置上,也有一些择吉习俗。

    民间以为,不能从衣物上跨过或踩踏弄坏衣物。民间忌讳将妇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间晾置在室外,恐怕衣物上落上灾星或沾染上鬼祟邪气。实际上,这是一种从卫生角度考虑的民俗。

    旧时民间忌讳将妇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间晾置在室外,恐怕犯到夜游神煞。小孩的衣服还忌搭在高处,俗称三尺以上有神仙,恐伤害小孩。忌在竹竿尾晾挂衣服,因为这与丧事所举旗幡很相似。另外,男女衣饰不能晾晒到同一根竹竿之上。俗以为男女衣饰的接触即等于男女之间的接触,又或者是担心晾衣收衣时男女相遇接触的机会增多,从而难免发生苟且的事情。另外,放衣服时忌男衣放在女衣下,恐坏了男人的福气。

    其实,服饰穿戴中的种种讲究,是朝代交替变更期间服饰民俗演化的必然结果,服饰款式禁忌中上“禁”与下“忌”的较量,更多是民间百姓为避祸而形成的特有的习俗,是旧时民间择吉文化的重要体现。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有各种约定俗成的祈福食品,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过节时所食用的各种美味食品中都包含着人们的美好期望。

    中国古代从岁首到岁末,几乎每个月

    都有一个或几个节日。而各节日的饮食习俗

    大历久不衰,许多节日活动更是以饮食为主甚

    中至是唯一的活动。那么各个节日中的食品当

    国然都少不了祈福的意义。

    上祈福的春节食品

    下旧时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顿极为

    五考究的“年饭”,用作新年祈福求祥的供

    千食,还要取吉利的用语。做法是将煮得半熟

    年

    的大米饭小米饭捞在一个陶瓷盆中。白色的大米象征银子,黄色的小米象征金子,陶瓷盆象征聚宝盆。然后在米饭上嵌红枣栗子荔枝龙眼等象征吉祥的干果,米饭中间插一枝松柏枝,枝上挂上小挂签或金银箔纸做的元宝,或挂一些咬开小口的花生白果,成为一棵“摇钱树”。民间习俗认为,除夕夜将“聚宝盆”“摇钱树”年饭供在供桌上,能祈得在新的一年中有发财之福。江浙一带,大年初一人人要吃“百事大吉”,以示新春祈福之意。“百事大60吉”实际上是柿饼和福橘。因为“柿”与“事”“橘”与“吉”谐音,这种祈福食

    品在其产生之初,是作为一种陈设,作为一种祈福的供奉而陈列的,要等到春节过后,再分而食之,这样便能祈求一年内事(柿)事圆满吉(橘)庆如意。

    在湖南各地,每逢春节,家家都要准备各种可口的祝福茶食,招待客人。如用芝麻泡茶,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祝福事业有成,步步高升;用熏青豆泡茶,表示“有吃有兜(豆),年年富足”,等等。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因饺子形如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而且春节吃饺子还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有时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和乐趣,人们还要在饺子

    ◆祝福茶食

    里包上硬币,谁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大吉大利,大富大贵,或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蜜糖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

    此外,还有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等等。

    其他节日的祈福食品

    二月二龙抬头节,人们创造了许多“龙”形象的食品,作为龙的象征,如龙须面(面条)龙耳(水饺)龙鳞饼(薄煎饼)龙头(猪头)等。有呼龙回归展现龙形获得龙的保佑的意义,以此祈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清明节,山西陕西等省给亲人上坟,要用祈求子孙福运的“子福”。子福用白面制作,馅为枣豆子核桃等,面上放一只鸡蛋,周围盘上几条用面捏的蛇,然后上蒸笼蒸熟即成。这一食品中的枣核桃等物,含有祈求祖先庇护,使家庭和睦子孙兴旺的意思,故称“子福”。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吃食品,也是一种祭祀物品。据史料记载,粽子最初用作祭祀神灵,以祈年求丰。到了南北朝,随着屈原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提高,粽子成为祭祀屈原的物品。另外,福建晋江地区,每逢端午节还有“煎堆补天”的风俗。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面团,下油锅煎成一大片。这一食俗,反映了老百姓担心久雨成涝,影响夏季农作物收成的心理。

    月饼是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是团圆丰年和生殖的象征;中秋节吃芋头,寓意避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标志性吉祥食物。“糕”,谐音“高”,取步步登高的含义,重阳食糕,主要是祈求腾达高升,万事俱“高”。

    腊八节煮腊八粥,既有原始祭祖祈年辟邪的吉祥含义,也有祭佛祖祈福的吉祥含义。

    不仅节日里,人们要吃祈福食品,喜庆活动更是少不了祈福食品的点缀。不管是红白喜事集会还是走亲访友,人们都会用一些代表吉祥祝福的食品,来祈求幸福,事事如意。

    人们平时的饮食,多半为口腹之需。

    而喜庆活动中的食俗,则寄托着人们的精神

    大需求。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感受着喜庆的中气氛,喜尝美味的食品,联络彼此的感情,国表达美好的祝愿。上婚礼上的吉祥食品下旧时,人们有在婚礼宴席上吃“四喜五丸子”的食俗,以象征喜事临门。早在北宋千时,民间流行着一首《四喜诗》:“久旱逢

    年

    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时人把这四件事作为最值得庆幸的四件喜事,所以人们就用“四喜丸子”来借喻这四件喜事。一般是席间多少人,就做多少个,每人一个,祝愿人人常遇四喜之神。吉饼,因大多是在婚礼上用,也称“喜饼”或“龙凤饼”。吉饼有各种不同的样式,各地的做法也不相同,北方一般做成圆形,用饼模压出“龙凤呈祥”的图案,饼皮酥脆,呈黄白两种颜色,代表金银财富。在南方,都是男家做好了喜饼送到女家,然62后,女家再将喜饼分送到亲朋好友家,以此作为请柬通知亲朋好友,告诉人们女儿要出

    嫁了。女方在收下男方送来的喜饼的同时,要回送相同数量的喜饼给男方,但就不再称之为喜饼了,要称“太史饼”“状圆(元)饼”,以此来预祝新郎中状元做太史;民间认为这种饼象征福禄喜财四大吉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吉饼。

    “没有鱼不成席”,河北一带大宴小宴都要有鱼。在婚礼桌上吃鱼要将头和尾留下,意为祝愿新郎新娘婚姻幸福从头到尾,祝愿他们婚姻美满,生活富余(裕)。

    祝福“食篮”,是景颇族流行的一种礼俗。婚礼喜事中,一般要在藤篾编织的礼篮中装上两筒自制酒(水酒米酒)两包糯

    ◆四喜丸子

    米饭团和两包熟鸡蛋。礼篮中的礼物均有祝福的含义:酒表示男女两性,水酒代表女性,米酒代表男性,喝两筒酒是祝福夫妻和谐恩爱;糯米饭团是祝福夫妻像糯米一样粘在一起,紧密团结;鸡蛋表示纯净,是祝愿新婚家庭及来宾平安健康幸福如意;礼篮中的物品都是成双的,表示对新人永远相爱出双入对白头偕老的祝福。

    其他喜庆活动中的吉祥食品

    旧俗每当年节或有喜庆之事,都请巧妇捏面花。一般在不同场合食用不同的面花,主要用于婚宴生日祝寿和年节,以求吉利。面花大都捏成吉祥物,所以人们称之为吉祥花。有象征夫妻恩爱的“龙凤呈祥”“对鸳鸯”;象征连生贵子的“麒麟送子鲤鱼钻莲”;象征长命百岁的“长命锁”“十二属相”;象征“福禄吉祥”的蝙蝠花鹿小鸡小羊;象征福寿绵长的“九连环”;象征富有的“蛇盘兔”;最普遍的是枣糕,取其同音“早高”,预示生活早日提高。

    北京的“全家福”是传统吉祥名菜,它由二十多种原料做成,现在多称之为“拼盘”。此菜多在全家团聚时享用,取其“全家福”之美称来寓意家庭团圆美满幸福。

    汤圆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吉祥食品,它的外皮一般用糯米或粘黍面做成。内装各种不同的馅,有豆沙枣泥红糖“五子仁”等,有的还要加五色丝。由于它的外形很圆,所以人们把它作为团圆圆满的象征。许多地方,当有亲人出远门回来时,全家共食汤圆,为其接风,意为祝贺全家团圆幸福美满。也有的地方是当亲人出远门时,煮一碗汤圆给他吃,祝福他出门顺利,尽快返程共同团圆,所以民谣中有:“吃了汤圆好团圆”的吉语。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筷子作为饮食餐具,是中华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中国传统习俗又赋予了筷子许多吉祥意义,使其在择吉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筷子是中国最普通的餐具,也是祝福

    生子与幸福富裕的宝贵的吉祥物。

    大筷子中的吉祥文化中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筷子。筷国子的发明首先是作为进餐用具,增添一双筷上子,意味着增加一个人,因此增添筷子也就下成了感孕生子的仪式。另外,筷子与“快五子”谐音,人们又赋予了筷子“快生子”的千寓意,因此在传统婚俗中,筷子是一种吉祥

    年

    64

    物。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嫁妆里一定要有两份为新婚夫妇准备的碗筷,并用红绳绑在一起,称为“子孙碗”,这不仅表示新夫妇从此要共同生活,而且有预祝“快生贵子”的意思。中国北方农村还有这样的风俗,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亲友们从窗口外向新房里扔筷子,以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

    此外,筷子还有象征财富的意思,显然是因为筷子与五谷美味佳肴有联系的缘故。

    使用筷子择吉

    中国人通常用筷子吃饭,在使用筷子上也有一些讲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目的是求吉避凶。

    筷子一般要用右手拿。《礼记

    内则》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左手拿筷子,俗称“左撇子”,民间以为反常。而且拿筷子的位置一般要适中,因为俗以为手执筷子的部位可以占卜出小孩日后的结婚对象是离家远还是近。如果手拿筷子过高,对象一定离家远,手拿筷子过低,对象一定离家近。这样,担心孩子将来远离父母或者不愿孩子没出息地守在父母身边的就有所忌讳了。

    使用筷子吃饭时,忌用一支筷子扒饭,因为在丧俗中出棺时,棺上放五碗或七碗白饭,中央插一根筷子,俗谓鬼单筷吃饭。忌吃饭时看镜子,认为会口吃。

    山东一带忌把筷子横担在碗上,说这是供奉死人的放法。相传明代以前有把筷子担在碗上的习俗,后来明太祖斥为恶模样,因而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禁忌。有些讲究的人家,酒杯碗筷的放置多有规矩,叫做“杯不出栏,筷不出缘”。若是杯子两边,一边放一只筷子,便以为不吉利,因为“筷(快)分开了”。另外,每双筷子应一般齐,不可一长一短,令人想起“三长两短”等不吉语,以为不祥。

    民间还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认为这样“穷气”,因为旧时乞丐要饭时才这样敲。不许把筷子的一端搭在盛着饭的碗上,以为不吉利,因为叫亡人鬼魂吃饭时,才把筷子一端搭在饭碗上。

    河南郸城民间有吃饭时用筷八忌,即为:一忌舔筷(忌用舌头舔筷子);二忌迷筷(忌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忌刚吃了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忌用粘着饭菜的筷子去夹菜);五忌插筷(忌把筷子插在饭菜上);六忌跨菜(忌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个菜);

    七忌掏菜(忌用筷从菜当中拨弄着吃);八忌剔筷(忌以筷代牙签剔牙)。如不以此为戒,违犯了这些禁忌,会被人认为是不文明的“匪类”或污秽不堪的“丐帮”。其实,这些禁忌俗规,有很多是从卫生谦让礼貌的角度来规定的。

    “民以食为天”,汉族历来有重视饮食的习尚。不同的地方,习尚不同,饮食方式也不同。人们赋予饮食方式中的种种文化内涵,反映出了一定的民俗信仰和择吉愿望。

    在原始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民间以为神鬼是能够影响人们获得食物的多少的。因此,古代人常把饮食与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例如某些宗教信徒常在就餐前默诵经文或作祈祷。汉族吃饭时虽无甚明显的祈神行为,但也视吃饭为一天乃至一生中的大事,因而在饮食方式上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讲究。

    日常饮食方式的禁忌

    古人在丰收或捕猎到食物后常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以表示酬谢敬奉神明。否则,神灵将不再保佑,会遭受饥荒灾祸。

    66

    旧时饮食方式上的讲究,更多是出于迷信考虑,如旧时汉族忌吃饭时抛撒米粒或吃完饭后碗底有残饭,否则要遭雷击;拿碗的手势一般是五指自然捧着,忌手托碗底,又忌用手攥着碗边,被认为是“丐帮”之相;不许倒扣碗于桌上,因为生病的人服汤药后才将碗扣于桌上,表示不再生病服药等。

    当然,也有一些禁忌是符合饮食卫生与文明要求的,如《礼记

    曲礼上》云:“共饭不泽手”。这是说,与人同桌吃饭时,不能直接用手抓食物。吃饭时忌让饭粒掉落在地上,如不慎掉落,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饭布”上,等等,至今还为人们遵守着。

    吃饭时的衣着穿戴及身姿形态也有禁忌。如汉族忌吃饭时以足践椅栏,认为如此则食必噎。又忌吃饭脱鞋摸脚趾。还忌吃饭伸懒腰,俗谓“吃饭伸腰,天打勿饶”。

    俗谓“吃饭不要闹,吃饭不要跑”。因此,吃饭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也被认为不吉。如汉族民间忌讳吃饭时看镜子,认为会口吃。忌讳边吃饭边干活,或者边吃饭边

    玩耍,以为是对家神的不敬。许多地方还忌吃饭时说话,民间有“吃饭不拉呱,酒醉不骑马”的谚语。

    待客饮食之道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热情好客而盛名,很乐意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因此,在如何待客饮食方面,也形成了一些讲究。

    汉族人在吃饭前要先把客人让到首席座位上,并递上热毛巾,请客人洗脸擦手。吃饭时,主人要亲自给客人布菜敬酒。盛饭时忌勺子往外翻,一说这是犯人食牢食的舀法;一说是为了避免财水外流。宴客时,又忌茶壶酒壶壶口向人。否则,以为会有口舌。河南一带,宴客忌问客人“吃不吃醋”,因讳“醋”字,要称醋为“忌讳”。家中来客,打荷包蛋时,忌打两个鸡蛋,恐犯“二蛋”的忌讳,“二蛋”俗谓“傻瓜”之意。一般都是打四五个鸡蛋,才显得热情。招待客人吃水果时,忌讳两人分吃一个梨,避讳“分离”(梨)二字。河南郸城一带待客忌三盘菜八盘菜,说是“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三八。”一般是菜多为好,豫北一带有“七个牒子八个碗”的说法,表明菜肴丰盛,待客心诚。宴席其间主人始终陪坐,忌讳提前离席。吃饭时,忌讳将空碗空碟收走,忌讳席未散抹桌扫地,以为这是“赶客”的举动。

    作为宾客,在别人家吃饭时忌把碗转来转去,因为“转”与“赚”

    谐音,主人家忌由此而“嫌他人饭碗”。

    这些饮食方式的讲究在民间广泛传播,家人共桌吃饭时,大人们会向儿女们传播这些讲究并督促他们履行,一般是出于卫生节约礼仪方面的考虑。

    相对其他民族而言,汉族在饮食上的自我限制是很少的。尽管饮食对象禁忌不多,但并非没有,一些古老的信仰观念对饮食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这些观念并非完全迷信,更多的是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对自身的护卫和保养。

    饮食对象禁忌,即对某些食物的某些

    禁忌。

    大汉族民间有忌食不洁之物的禁忌。如中狗肉,是汉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人所忌国食的,有“狗肉上不得大席面”之说。旧上时汉族没有生育的妇女以为狗肉不洁,如下食之,日后有孕必致难产。五有些动植物会诱发人们的恐惧联想,千亦忌食之。如熊豹子,会令人想到凶猛。

    年

    “吃了熊心豹子胆”,人就会变得同熊和豹子一样凶猛无情;老母鸡会让人联系到皮肉的粗糙,吃了老母鸡,会认为人的皮肤也会变得粗糙起来;吃辣椒,会使人心眼歹毒,成为不孝子孙;而处于异常状态的动物更是不能吃,如瘟鸡瘟鸭等,惟恐食之会导致某种不吉利的变异;福建某地的渔民,以巨鱼为主食,但他们忌食掉在地上的巨鱼,以免上山有摔死的危险;山东人不让小孩吃未成熟的枣子,怕生疖子,要吃则先掐去其头,等等。

    68

    这些所禁食物本身并非“邪物”“污物”,它们只是引起了人们的某种联想,使之与一些不幸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才成为人们的口忌之物。

    有的食物禁忌是因对动物的喜好崇拜而引起的。譬如,汉族有些地区有禁食牛肉马肉的习俗。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牛马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有时显得比人本身还重要。因其有助于人,终年劳苦,又通人性,所以不忍杀食。食者,良心受谴责,便想到会遭到鬼神的报应。南昌瓯江一带百姓忌食鼋鳖肉,《清稗类钞》云:“南昌人畏鼋与鳖,呼之为老爷。南康府近有老爷庙,所祖为鼋老爷,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战时,曾救御舟出险。赣人祀之甚虔,且相戒不食鼋鳖,恐犯老爷之怒也。”所以人们敬之如神,禁忌杀食。

    此外,还有一些食物禁忌是针对具体人的。如浙江某地幼儿忌食鸡脚,据说是防止孩子写字如鸡爪。肉墩头上的菜,不能直接拿给孩子吃,否则,在待人接物上会变成墩头果。鱼肚子里的鱼子,孩子忌食,吃了会变愚笨,不识数,等等。

    还有一些食物是在祭祀神灵时禁忌吃的,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如江南一带祭礼灶神的糖果,禁忌幼女吃食;汉族祭祀吃斋时禁忌吃葱,俗谓“吃蒜不吃葱,吃葱假斋公”。

    当然,这些食物的禁忌,或多或少都含有迷信的成分。但从禁忌的本质来说,它是一种从心意上精

    神上产生的抑制行为,目的是趋吉避凶,避免各种不愉快和危险情况的发生。不管怎么说,饮食对象的禁忌是中国丰富发达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民族宗教的信仰及习惯,不能一概否定。

    汉族作为一个定居农业民族,不仅注重房屋的居住功用,而且将住房与“家”的兴衰命运紧密相联。每个家族家庭都希望能够发展壮大,光宗耀祖。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长期的历史风尘中形成了一系列居住禁忌规矩和讲究。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居住与人事社

    会和世界息息相通,并且合为一体,传统的

    大中国人对居住的信仰带有浓厚的原始万物有中灵观的色彩,因此,人们在居住时,就形成国了一些禁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求上吉避凶的目的。下室内睡觉与吃饭时的择吉五房子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供人

    千

    们睡眠休息。但在室内禁忌烘着火埋头大

    年

    睡,俗有“房里无人莫烘火,烘火犹恐埋头睡”一说。不然的话,会失火烧毁了房屋。俗又忌睡觉时头朝窗户,忌讳头枕窗台门槛。《风俗通义》云:“俗说卧枕户砌,鬼陷其头,令人病癫。”汉族民间室内床的方向禁忌与屋梁交叉,否则,睡觉时身体与大梁成交叉状,即所谓“担梁”,据说会导致贫穷凶厄。中原一带很注重睡眠时的身体保护,俗忌睡处太凉,有“夏不睡石,冬不睡板”的讲究。

    居室里另一个经常性的活动,就是吃70饭。许多民族把锅台灶火火塘等视为神圣的地方,或在此处供有神灵的偶像。禁忌

    从锅台火盆三脚架上跨过,禁忌用脚蹬或者随意坐在灶台上边和旁边;不能在灶口烤脚袜子靴子;吃剩的食物骨头等禁忌扔进火里;熄灭灶火时忌乱敲打或用脚踏;刷锅时,忌用筷子敲锅沿灶沿。这些禁忌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流行,虽然有一些不同,但对灶火锅台的敬畏是大体一致的。俗以为如果违犯这类禁忌,会惹恼灶王爷火神爷及各种神灵,导致灾祸降临,甚至会有死人的凶事发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