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辈们见完礼。
    郭德刚指向众人,介绍道:“师叔,这些基本都是鹤字科的晚辈。”
    “鹤字科的?”
    胡炎心中意外。
    德芸家谱上,鹤字科不是拢共才三四十位徒弟吗?
    可眼前的人数,至少得有百八十人呐。
    谁料,郭德刚继续抛猛料。
    他点头道:“嗯,这是鹤字科中学得比较瓷实的,现在都已经在几个园子里帮忙,不过大多还没有摆知拜师。”
    胡炎心里更加吃惊。
    这里面的信息量,着实有些大。
    学得比较瓷实的,便有这么多,那学得不瓷实的,或者说还没资格出传习社的,又有多少?
    没有准确答案,胡炎也不好打问。
    但他猜测,这个数量应该不会少于数百。
    这就很有意思了。
    数百人,最终留下几十人,那剩下的人哪儿去了?
    收云字科的时候,德芸社还没有火。
    郭德刚花好几年时间,最终还是靠着熟人、朋友介绍,才收到小岳岳他们几位。
    而鹤字科则不然,那会儿正值德芸社爆红。
    但也正因为突然爆红,所以德芸社更加缺人。
    整个班子,远还没达到后世,走精品路线的条件。
    但凡有些资质的徒弟,郭德刚都没有不收的道理。
    储备力量足够,才可能有更多徒弟冒头,这个道理,他应该比谁都清楚。
    所以事实很明显。
    不是郭德刚不收,而是学员们自己走掉的太多。
    原因是什么?
    人过一百,形形色色。
    但胡炎感觉,德芸社后续一系列的动荡,绝对占了主要原因。
    果然,脚不沾水,你永远不会知道水有多深。
    今天,胡炎算是见识到了德芸社真正的实力,同时对它也了解的更深。
    不过,转念一想,他觉得这也未必全是坏事。
    班子红火,蜂拥而至。
    班子动荡,一哄而散。
    心态不正的演员,越多反而越麻烦。
    尤其还是相声行当。
    耐不住性子,熬不住的人,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
    反而还会把整个班子搞得乌烟瘴气,就像如今的氛围。
    胡炎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于是,他看向郭德刚的眼神,也不免多了几分复杂。
    唉,可怜的人呐!
    你到底被多少个男人摧残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