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狄仁杰便同时竖起耳朵。
    裴绍卿略一沉吟,然后朗声念道:“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叹。”
    哪首唐诗写得最好,从来就没有定论,有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说崔颢的《黄鹤楼》,但裴绍卿最喜欢李白的这首蜀道难。
    这道诗真把蜀道的壮美与险绝写到极致。
    武则天和狄仁杰也完全沉浸在李白这首诗描述的险绝风光中,眼前仿佛呈现出一条羊肠鸟道直通悬崖巅。
    套用网络语,就是画面感太强了!
    好半晌之后,狄仁杰才长叹一声,道:“好诗!”
    武则天也道:“现在我才真信了文曲星君之说。”
    “是啊。”
    狄仁杰也深以为然的道,“臣也不信凡人能写出此等诗篇。”
    其实他们相信文曲信君托梦之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根据大理寺的审案记录,裴绍卿的履历非常清楚,他从来没有走过蜀道。
    没走过蜀道,却能写出蜀道难这样壮美的诗篇?
    到这时,不只是武则天,便是身为“正经读书人”
    的狄仁杰也终于相信,文曲星君也许可能真在梦中传授了裴绍卿上千首天诗。
    这样的诗篇只有天庭才配有,凡间哪能得见?
    终于信了?裴绍卿哂然一笑,又道:“天后,文曲星君还说了一句谶言。”
    裴绍卿决定放出真正的大招,因为文曲星君托梦之说虽然可以帮他暂时渡过难关,但是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就会造成反噬。
    所以得未雨绸缪,留好退路。
    这条退路,就是与武则天进行政治捆绑。
    只有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政治联盟,小命才会有保障。
    “孤知道。”
    武则天道,“狄卿都告诉孤了,文曲星君还言道,他之所以在梦中口授八百首传世名篇,乃是为了表彰孤这二十多年的弘扬文教、振兴科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