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先前的印象不太妙,可是,朋春和郎坦终于还是比较安全的进到了屋里!
    尽管刚进来的时候他们就看到架在一旁的几杆火枪,不过,只是架在那里而已,这只是表明了这屋子的主人有些爱好武力罢了,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
    而进得屋来,他们也终于见到了莫睛!
    他们没有失望!
    没有温文儒雅,没有仪态万方,有的只是一袭便装和一种超出他们想像的气质,这种气质,使得朋春跟郎坦很自然地就把莫睛跟他们摆在了同一条线上,很自然地收拢了自己的脾气,同时,也让两人很自然地开始考虑要不要暗地里给于中几双小脚女人的绣花鞋穿!
    “格格想在黑龙江跟俄国人做生意?”
    一番聊天之后,朋春等人知道了莫睛发脾气的缘由。
    “是啊,只可惜,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乱订计划,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
    ……”
    莫睛额头微蹙,叹了一口气,“我并不知道原来朝廷已经开放了江、浙、闽、粤四个海关,并且每年海关的收入都达到了近千万两。
    以为只要打通了跟俄罗斯的贸易通道,使俄罗斯成为我们跟西欧各国之间的一个中转站,就可以大赚而特赚……可是,现在不可能了!
    陆地运输终究不比海路,不仅慢,而且运量小,这个方法行不通了!
    ……”
    (清朝并不是一直都在禁海,期间有一些反反复复。
    在康熙二十二年之前,是禁海的,之后,因为清政府统一了台湾,康熙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
    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
    ,便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口岸对外国通商。
    而开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
    清政府因而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
    ;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
    ,于是,康熙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
    然而,禁海使得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生活无着的百性被迫逃亡海上,或铤而走险,“或为犯乱”
    ,为此,不少人奏请开禁。
    雍正五年(1727),即南洋海禁十年后,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
    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而到乾隆时,清政府再次厉行限制对外贸易。
    当时,英国人为了向北方推销其纺织品和接近产茶﹑丝地区,力图在广州以北扩张海口。
    英国通事洪任辉偕同英国武装商船多次驶至浙江定海﹑宁波。
    英国武装商船的到来,引起了清廷的重视。
    为了整肃浙省海防,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这是清廷对外贸易政策的一大转折,即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
    从此,一直到1840年,中国沿海才再一次被英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
    )
    “行不通?我看未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