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雨绸缪再扩军 (第3页)
经过几个月的暗中考察,许威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在这次整编中,王师范正式擢升其为济阳县尉,而王灵终于可以抽身,专心经营暗卫。
其间于老伯又来王师范处“上访”
了,请求让他家儿子都加入破浪营,而且事先还准备了一个充分理由,来堵住王师范可能地婉拒。
“县令,我弟弟家有两个儿子留在家里,有他们在,我家的农田也耽误不了,而且他们跟我亲生儿子根本没什么区别,您就高抬贵手,让我家那几个小子都加入破浪营吧!”
看着老人殷切的目光,那是对他王师范毫无保留的支持啊!
须知在别处可都是军镇下乡抓壮丁的,哪有主动送上门的道理。
这一次王师范不忍再拒绝老人的一片热心了,终于点头答应了。
“老伯的好意,师范收下了!
也请老伯放心,我会把他们调到亲兵队,跟在我身边,怎么带出去的就再给您怎么带回来!”
听到王师范终于同意了,于老伯开心极了,尤其还有王师范的保证,心中更有底了,“县令,您也别太护着他们,该上战场的时候必须得冲上去,谁家的儿子不是儿子,我们家不能搞特殊!”
“阿爷,您就放心吧,咱老于家可没有孬种!”
跟在于老伯身后的三个小儿子当即表态道。
从此,王师范的身边多了五名贴身亲兵,正是于家五虎。
扩编后的破浪营各都皆有兵五百人,亲兵左右两队都是二百五十人,除抽调精锐老兵入亲兵队,其余老兵都至少升为什长,构成了破浪营的基干。
随后,有着破浪营特色的老带新式练兵展开了。
因为人数的快速增长,王师范加强了对军纪的要求,每个新兵必须背诵军纪如流,而且政治思想工作更是亲自抓起,深入到每都每队,使新兵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打仗的!
同时,为了提高全营战场意识,王师范效仿后世,将队长以上之将集中起来,组建军校,定名为“万胜”
。
自己亲任校长,以刘鄩为战术教头,讲授常用战术战法及战场各种旗号、阵法阵型,以王重师为战技教头,传授各种武技,提升学员武力值,毕竟数百数十人规模的队伍中,主将自身的武力还是很重要的。
万胜军校第一期学员共六十一名,以王猛为班长,以王铁、牛存节、李献、王彦章四人为组长。
其中一人有些特殊,并不隶属于破浪营,他就是许威。
王师范出于笼络器重之考量,也是出于提高县兵指挥官军事素养的考虑,特批入校。
唯一让人意外的是,王灵作为最早跟随王师范起家之人,却并没有入校。
王师范专门找他谈心,说明自己将会亲自指导他的情报工作,他将是自己的亲传弟子,地位等同于万胜军校第一期学员组长,只是因为身份、任务的特殊性,需要隐藏于暗处。
王灵对此表示理解,随着数月暗卫工作的锻炼,他已领会到情报工作的要诀,那就是不能让敌人了解甚至知道有自己这个人的存在,隐于暗处的暗卫才是最可怕的,遂坚决服从王师范的安排。
此后,王灵将淡出人们的视野,在隐秘战线上与昔日战友共同奋斗。
而此时的济阳县,已然变成了练兵的海洋。
不仅破浪营开启了全日训练模式,县兵在许威的带领下也加强了军纪和训练强度,因为他明白县兵负有守土之责,在紧急情况下还会加入到野战序列,没有可靠的军事素质是完不成县令嘱托的。
保丁仍保持在两千人的规模,因为正赶上冬季休耕,训练也有所加强了。
留下的原保丁都升为了队长,看着昔日战友们尽皆加入了破浪营,心中都较着劲儿,操练得格外认真,期望日后也能入破浪营,一展胸中抱负。
山雨欲来,王师范做好了迎接风雨的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