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县南有梁山以为险峻,且距县城仅三十五里,可互为犄角之势。
    趁这次接收详查地形,以掌地利;收买人心,以减他日阻力;秋毫不犯,再传美名,示诸镇以迂腐,示朝廷以忠心;而且不争抢功劳,还能博得曹氏父子好感,结此外援。
    如此一箭四雕,岂不妙哉!
    翌日,三月二十六日,东平县军营。
    众军已列阵整齐,曹全晸吩咐亲兵将昨夜准备好的讨贼檄文给诸将人手一份,命诸将独自领兵,凭檄文定郓州八县,竟讨贼平叛之全功。
    一番豪言激励,各军按计划奔赴各自接收目标。
    王师范的破浪都此行目标寿张县,位于东平县西南四十五里,故出南门。
    路上,破浪都依旧保持着严整军阵,哨探四散以张目,毫无胜局已定的懈怠。
    一路无事,边考察周边地形,边行军操演,虽不及全力赶路速度之半,仍于午时初刻到达寿张县城东门。
    百余天平镇牙军早已列阵以待,只是兵器、战甲弃于阵前,以示投诚之意。
    其中都头模样的将领手捧降表,前出跪呈。
    王师范伸手接过降表,略一扫视,取出檄文,当众宣读,其中大意自是首恶已除,余者不罪,以此安诸军之心,免得节外生枝。
    果然,闻听不罪,原本还垂头丧气、如丧考妣的天平镇牙军,头也抬起来了,脸上露出劫后余生的庆幸。
    随后,在前方引路,引导破浪众人进入寿张县城。
    与这群牙军的散漫形成鲜明对比,破浪都众人列阵而行,步伐整齐,弓步骑层次分明,人人盔明甲亮,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给寿张县百姓带来强烈震撼,等到安民告示张贴于街角巷尾,一队队纪律严明的破浪巡逻队散布城中,穿街过巷,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与民秋毫不犯,那就不止震撼,而是敬若神明。
    王师范自己也便装走上街头,体察民情。
    时而步入酒馆,与小厮闲聊几句,听听风评;时而假借赶路一时口渴,敲开民居柴扉,求水闲聊,以得民情。
    对于百姓生活中的困顿,王师范并没有权利去改变或减免税赋,也没有权利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只是短暂的接收更没有时间去发展经济给予百姓福祉。
    胸怀仁者之心的王师范却亦不能什么都不做,对百姓的困顿无动于衷。
    闲暇时,破浪都的政治思想教育又有了新的内容,那就是“诉苦大会”
    。
    让每一个破浪兄弟将家中的困苦倾诉而出,彼此情感交融中,不仅增强了凝聚力,还生发出对弱者的同情,一种发自肺腑的感同身受。
    有了这般基础,当王师范号召大家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百姓时,破浪都人人奋勇。
    一时间,寿张城中,多了为百姓打水、劈柴、修房的军汉,非但不劫掠百姓,反而自掏腰包给无米度日的百姓送去救命之粮。
    这彻底颠覆了百姓对晚唐军队的认知,那群天平镇牙军也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破浪都。
    一次、二次或许是做戏标买人心,但一直这样做,换来的是百姓真心的拥护,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报德以德,还是大部分善良百姓的选择。
    一连三日,破浪都一边维护着城中治安,一边力所能及地帮助着百姓。
    城中秩序井然,百姓难得过上两天消停日子,破浪都仁义之名,王师范君子之声,遍传乡野。
    三日后,见城中安定,王师范遂带领一众骑兵奔城南梁山而去,留下刘鄩暂代守城之职。
    一路纵马驰骋,不及辰时已近山脚。
    山脚之下,湖水环绕,荷叶已张,如擎雨盖,遮掩湖面。
    小荷犹自含苞欲放,虽无映日荷花别样红,却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片盎然诗意!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
    一道老套得毫无新意的打劫专业宣传语,打碎了湖面的宁静。
    只见一标准山东大汉,手擎碗口粗的铁枪,身着破衣烂衫,赤脚无靴,拦于众人马前,犹自底气十足。
    笑声不带丝毫掩饰蔓延开来,王灵有意逗弄此人,“那大汉,你脑子没坏掉吧,是要打劫我们吗?”
    “正是,别废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