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扳回一分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这些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个连续陷阱,针对的就是他自己的惯性思维和记忆偏差。
叶秋问未来自己的这几个问题,重点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在于问题背后的科学家的名字。
最开始的牛顿力学定律,自然就是提到了牛顿;
第二个问题电磁感应,在叶秋的脑海中,马上就会跳出电磁学的大科学家,麦克斯韦;
然后是土星环,而说到土星环,叶秋马上就会联想到土星环的发现者,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惠更斯。
之后叶秋还问了关于爱因斯坦的问题。
牛顿、惠更斯、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将这四个科学家的名字一一点出,或者暗示出来,就是叶秋的目的。
这四位科学家,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当叶秋提出光学性质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将这四位科学家一下串联了起来,那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对光是粒子还是波的研究过程中,牛顿是粒子说的代表,而惠更斯是波动说的代表,麦克斯韦也是中间非常重要的研究人员,最后是爱因斯坦将问题定性为,光拥有粒子和波的双重特性,叫做光的波粒二象性。
叶秋对自己的思维很了解,也就是对这个未来的自己很了解,就像昨天晚上叶秋父亲说叶秋的那样,叶秋具有很强的惯性思维。
不是说惯性思维不好,但若是被人提前算计,惯性思维就是一个思维漏洞,极为容易被对手从这个地方突破思维防线。
此时叶秋对付未来自己,用的就是这招。
叶秋在昨天晚上就试过了,当把这几个科学家的名字,和光的性质放在一起的时候,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个内容,必然会从他脑海中跳跃而出。
叶秋相信,他会这样,未来的自己,也肯定会这样,所以才用前面几个问题来送分,就是为了这个题得分。
而让未来自己说出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叶秋的最终目的,因为这就是扣分的点。
在叶秋的规则二当中,说的是两人轮流相互提问初中的知识内容,是初中的知识内容,而光的反射、折射这些,确实是初中的光学内容,但光的波粒二象性,初中可没有学,是高中物理的内容。
这就是叶秋根据自己的思维设计出来的陷阱。
很多时候,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将知识牢牢的记住并不是很难,或许时隔数年过后,都还是能够清楚的记得。
比如光的性质,很多人都能够随口说出很多个,但如果限定是初中的知识点,很多人就答不对了。
因为对于光学的内容,初中和高中都有,而且内容上还有重叠,但显然高中学得会更多,如果不是在刻意的情况下,人们是很难记得,高中这个知识点,比初中时候多学了些什么。
这就是记忆的偏差,能够记得这个东西,但不能记得是什么时候记住的。
通过之前问题引出的惯性思维,再利用这种记忆偏差,而且是在很短时间内要回答问题,而且是要说出光的五个性质,叶秋对未来自己的这个陷阱,总算是成功了。
有惊无险的扳回一分,虽然2比2平,但叶秋还是落在未来自己的身后,依然是处于劣势。
“必须要走到他的前方去才行,下一个陷阱,必须要成功。”
叶秋看着道路前方,心里已经在盘算,准备启动下一个陷阱了。